以前大家在購買銀行理財產品時,很多人擔心的、一些理財賣家提醒的都是如何防止購買非銀行理財產品?如何辨別銀行代理銷售的理財產品與銀行自營理財產品的區別?如何防止在購買銀行理財產品時將理財產品忽悠成了保險?

01 銀行理財產品沒有風險只是一種神話和童謠

這是因爲在大家的潛意識裏,一般會認爲銀行的理財產品是相對穩健的,特別是低風險理財產品是相對安全的,雖然在購買銀行理財產品時一直在提示:“理財非存款,投資有風險,購買需謹慎。”資產管理新規出臺以後,也明確所有的理財產品都是有風險的。但很多人對銀行理財產品的風險意識相對較弱,甚至有選擇性地忽視這種風險的存在,更有的老年人將銀行理財投資與購買銀行存款等同起來,從而導致人們對銀行理財產品的真正風險缺乏應該有的認知。

02銀行理財產品特別是低風險理財產品出現了浮虧潮,銀行理財產品虧損已經成爲現實。

最近,銀行理財產品先後出現虧損,先是招銀理財的一款風險等級R2、名爲“代銷季季開1號”近一個月年化收益率爲-4.42%,同時還至少有一款理財產品出現浮虧損;接着又被爆出20餘支銀行理財產品最新份額淨值均低於1跌破成本價,即傳統意義上說的浮虧,而且這些出現浮虧的銀行理財產品還基本上是工商銀行、建設銀行、招商銀行、中信銀行等大銀行的理財產品,大部分是成立不久的固定收益類產品。

03銀行理財產品出現浮虧,這叫醒了那些曾經面對銀行理財風險而裝睡的人。

理財有風險,包括銀行理財產品有風險,大家一直在說,但就是沒有人當回事。

有的人說,你永遠都無法叫醒一個裝睡的人。也有人說,不要企圖去叫醒一個裝睡的人,因爲試圖去叫醒一個裝睡的人,就如同試圖去激活一個死了上千年的火山。而那些忽視銀行理財產品風險的人,就如同去企圖叫醒一個裝睡的人。如今,銀行理財產品出現浮虧就如同給裝睡的人潑了一盆冰水,想再裝睡都已經不可能了。

04銀行理財虧損風險正向我們走來,正視銀行理財風險纔是正確的選擇

銀行理財產品出現風險,特別是低風險理財產品出現風險,這說明那些以爲銀行理財產品等同於銀行存款的夢想破碎了,而現實就是要正視銀行理財產品的風險。

可能明確的是,以前那種閉着眼睛購買銀行理財產品的時代結束了,而銀行理財產品出現風險將成爲一種常態,這一點所有的人必須正視。從目前所有的投資品來看,只有國債是保本保息的,銀行存款在50萬元以內是保本保息的,其他所有的理財產品和投資產品都是有風險的。

銀行的工作人員要淡化銀行理財產品低風險甚至沒有風險的說法,據說在某銀行理財產品已經出現浮虧的情況下,銀行工作人員還在宣傳這款理財產品風險很低,可以放心購買。所以,從銀行銷售人員要淡化銀行理財產品的低風險性,購買者也要樹立銀行理財產品也有風險的觀念。

05銀行理財產品還能購買嗎?如果理性地購買銀行理財產品?

看起來好像銀行理財產品的虧損來勢洶洶,所以,人們認爲銀行理財產品的浮虧潮來臨似乎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將這些理財產品的數量放入整體銀行理財產品數量中看,這些虧損的理財產品數量仍然是在大數據中的極小部分。而銀行理財產品在所有的理財產品中仍然是風險最低的理財產品。這一點是應該肯定的。

對於理財產品的購買者,如果你是穩健的投資者,銀行理財產品購買仍然是一種選擇,這一點是肯定的。

那麼,如何購買銀行理財產品呢?

首先是要明確銀行理財產品也是有風險的,也是會虧損的,因此購買也是要謹慎的。

其次是要看清楚銀行理財產品的合同和說明書,在銀行理財產品的合同和說明書裏,會對理財產品的投資投向有一個明確的表述,在購買之前可以對理財產品的投資投向進行分析,以瞭解理財產品資金的用途。

其三是要看清楚每一隻理財產品的底層資產,理財產品投資的底層資產決定了這隻理財產品的風險程度和可能出現的最大風險程度,所以,一定要看清楚底層資產的狀況。

其四是購買銀行理財產品時要分散投資,雞蛋不要放在一個籃子裏是永遠不變的投資法則,在購買理財產品時不要將資金投資在一隻銀行理財產品上,而應該分散一下,以避免出現集中風險。

銀行理財產品出現浮虧也許是好事,對於產品的投資者來說卻是痛苦的,但又是必須接受的現實。(麒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