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留学生何梦如历经艰难终于回国。等待航班确认、11个小时的旅途和15天隔离之后,终于和家人团聚。回家的过程艰难曲折但是让她感动的事情更多。隔离时一封2600字的公开感谢信在网络上发表之后,备受关注。4月17日,见到何梦如本人,这个身材高挑、面容姣好的西安姑娘,将一路上经历,以及疫情在法国爆发前后的亲身感受,有感而发:出国留学是最有效的爱国教育。

01:00

疫起:除夕夜法国遭遇第一例新冠病例

早在除夕夜,杨梦如就读的里昂一处滑雪场,爆发了第一例新冠肺炎病例。在网上看到了疫情的报道,“当天晚上,我出门去买口罩,连跑三家药店,口罩全部售罄,”早在今年年初时,身边就有不少留学生和华侨,从海外购买口罩,大批量寄往国内。

遭遇:疫情初期在法华人戴口罩被歧视

法国疫情处于初发阶段,很少有法国人戴口罩,在他们眼中,只有病患需要戴口罩。并且戴口罩的华人会被歧视,不允许乘坐公共交通,甚至被当面称呼为“新冠病毒”。彼时,所有的药店不允许售卖口罩,除非你有医生的处方。即便后来确诊病例不断上升,当地的聚集性活动也并未减少,“在法国宣布全国封闭之前,法国人民的生活都是一切照旧。”直到4月3人,法国才全面要求所有人必须戴口罩出行。

决定:回国发展是原定计划,并不是所谓的逃难

早在2018年去法国读硕士时,何梦如就决定,等2020年毕业后,回西安工作。去年,她完成了全部学业,按照课程安排,需要一段时间的实习经历,她选择了巴黎的一家公司。今年2月,实习结束,她计划先在巴黎逛一逛,慢慢收拾东西办完手续,再回国找工作。于是,她订了3月23日巴黎到北京的单程机票,票价5000多元。那时法国的疫情还没有大面积爆发,一切都是原有的样子,举国封闭发生在一个月以后。

等待:出门需要有出门条否则罚款135欧元

法国的防疫是从宣传单开始的。何梦如介绍,A4纸大小的宣传单贴在商场等公共场所,宣传洗手、病人需戴口罩等。3月17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宣布“封国”,减少公共交通数量,要求民众“最大限度”减少出行,出门需持有证明——按模板写好出门目的和日期,对无证明出门闲逛者罚款135欧元。

起飞:当天才敢退租学生公寓

3月22日,何梦如接到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的通知,确定自己航班的第一入境点是呼和浩特,“千呼万唤,总算可以回家了。”她租住的学生公寓正常要求是提前一个月退房,但直到3月22日,她还“不能百分百确定航班会飞”。到3月23日早上,她确定航班可以正常起飞,才正式退房。

飞行:11小时的飞行不吃不喝不上厕所

3月23日,何梦如到了巴黎戴高乐机场,她将乘坐CA934次航班,从呼和浩特入境。因长途旅行而带来的被感染风险,是何梦如最担心的。航班不提供餐食,只准备了矿泉水、盒装牛奶、一次性火腿肠等零食,但很少乘客主动去吃,乘务员的防护服上写着“加油中国”四个字,这让何梦如印象极深刻,“整个飞行过程都很安静,几乎没有人聊天,不吃饭、不喝水、也不上厕所。”

途中:和刘烨家人同机,非法移民的大妈们很吵

登机前也是在机场,她看到了各种“装扮”的乘客,“有人穿着雨衣,有人戴着洗碗的塑胶手套,有人戴着草帽,草帽下是长长的塑料布。”这趟航班的乘客中,留学生占了近一半,其余多为回国华侨。其中包括刘烨的妻子和两个孩子,还有少量几个非法移民需要回国的人,飞行途中,留学生们很少交流,但是“大妈”们有点吵。

降落:降落前经历了5次测体温有人身体不舒服

3月24日12时许,飞机降落在呼和浩特白塔国际机场。何梦如在这里接受了第一次核酸检测,而降落前的这段时间,一共经历了5次体温测量,期间有人反应身体不舒服,疑似有人吃退烧药登机。落地后,“11个小时没有进食,抽血时非常困难。” 何梦如说。

入境:听到“欢迎回家”眼泪出来了

3月24日,也是疫情期间呼和浩特作为国际航班第一入境点的首日。“所有的工作人员都井井有条,所有的流程都清晰明了,每到一个地方都有工作人员引导,提供特别周到的服务。”机舱的门徐徐打开,疲惫不堪的何梦如看到了机舱外的一条红色横幅,“您辛苦了,欢迎回家”。过海关时,工作人员也对她说了四个字:欢迎回家”。这些温暖的瞬间,让她深深明白祖国对于留学生意味着什么,明白“中国人”的身份认同有多重要。

对接:工作人员无缝隙对接,酒店服务到位贴心

落地检查的流程非常规范,除了核酸检测、测体温之外,乘客分批次下飞机,每个人都得填写出入境健康申明卡。何梦如被统一送往当地一家快捷酒店接受隔离,在前往酒店的路上,交警、疾控人员、防疫人员、酒店工作人员无缝隙配合,“每人一间屋子,有独立的卫生间,”酒店所有的楼层都用塑料布进行了封层,每个房间都有体温计、消毒片、喷壶和洗手液,连一日三餐的菜单,都是精心安排的,有各种内蒙古特色菜品、水果拼盘,还有饺子。15天的隔离期感觉比想象当中要短很多。

回馈:驻外使领馆已开始向留学人员发放“健康包”

也是在隔离期间,何梦如听法国的同学反馈给她说,我国驻外使领馆已开始向留学人员发放“健康包”,不仅有口罩、消毒巾,还有防疫指南,指导他们科学防疫,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与此同时,各使领馆通过开设咨询热线、发表公开信、接受媒体采访等方式积极引导留学生克服恐慌情绪。

感激:发自内心地想说一声谢谢

隔离期的倒数第二天,何梦如收到了一封温暖的信,上面写着:“也许错过了其他城市的春天,却赶上了内蒙古的春天……希望下一次相约内蒙古,可以带你去呼伦贝尔看辽阔的大草原。”何梦如说,这趟航班近百名乘客,但参与这趟航班服务的乘务、防疫、民警等各个部门的工作人员,远远不止百名,“看到他们就感受到中国的防疫工作做的有多好,我发自内心地想给这些人说一声谢谢。”于是她写下了2600多字的感谢信。

回家:“熏肉大饼比法棍面包好吃多了”

4月8日晚上,何梦如隔离期满,从呼和浩特飞抵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经过3次核酸检测之后,她顺利获得了“绿码”,即便如此,何梦如还是自觉在家隔离了7天,每天都向社区上报体温。回西安当晚,何爸爸开车去机场接她,特意给她带了一个熏肉大饼,“熏肉大饼比法棍面包好吃多了。”

印象:巴黎这个城市只是对游客比较友好

回想起两年多的留学和实习经历,法国居民的慢节奏生活和国内区别很大,他们下班后就开启“消失”状态,别人联系不上自己,自己也不去打扰别人。对于多数人印象中浪漫的巴黎,老旧的房子很漂亮很有感觉,但是也由于建成年代久,许多设施老旧,地铁里尿骚为扑面而来、灯光昏暗;城市人员构成也比较复杂。总体印象就是对游客来说比较友好,因为来去都有大巴车,很少接触到不够光鲜的另一面。

感慨:留学是最有效的爱国教育

去年国庆节,何梦如学会了一首歌《我和我的祖国》,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她每天都要哼着唱几句。当时,她还在实习,因为每天都唱,公司一位法国同事都学会了这首歌,并能用中文演唱第一句。这首歌创作于1985年,歌词的第一句是,“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身在异乡,更能体会人情能暖,只有去过,才知道国外的月亮到底是否比中国的更圆,正应了那句话:留学是最有效的爱国教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