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合村并居”、“撤村并镇”问题,最近炒得又有点热了,原因是疫情过去之后,一些地方又开始动作起来了。前几天,一个网友发了段视频,这个朋友就是干拆迁这个行当的,根据与某地签订的拆迁协议,把机械设备都从老远的地方弄到了村子里,结果,这个村庄根本就没有拆迁的动静,问清原因,是老百姓根本都不愿意拆迁,还有一个理由是,拆迁期间的周转房和给村民的房租补贴都没有搞好。这个朋友也很能理解,于是,拍了个视频,介绍了下情况就打道回府了。

这个朋友说,农民不愿意拆迁搬家是普遍现象,政府手里没有资金,就想依靠农村拆迁腾退土地,搞空手套白狼这一套。其实,这就是最早城市开发玩的套路,但是,城市开发那个时候,房价一直是上涨的形势,所以土地价格也一直呈上升的势头,这就像是滚雪球,或者是吹泡沫一样,泡沫越吹越大。

但是,农村的拆迁,做不到这一点,因为腾退的土地,不能立即变现,这个集体土地的泡沫吹不起来。农民拆迁上楼就是一个大饼,看不好“撤村并镇”中的利益关系,很多开发商也不敢涉入其中。因为,确实,也发生过,一些开发商建好的小区,农民就是不愿意入住。有的一户都卖不出去。还有的小区,都是建好的一排一排的小洋楼,一样没有人要。所以,农村改造,和城市扩展不是一个性质的问题,按照一个套路来玩,可能就会被玩死。

一些地方,非要推出“合村并居”、“撤村并镇”,其理由,有时候让人看起来也是啼笑皆非,比如,有的地方就说,根据村庄特点和实际,体现乡村山水格局和自然脉络,挖掘乡村历史文化资源,塑造乡村风貌特色,避免千村一面。这个理由不是正好和结果相反吗?“撤村并镇”的结果,不就是千村一面了吗?

只有把村庄保留下来,才可能根据村庄特点和实际,塑造乡村风貌,你把村子都给拆掉了,都是一片垃圾场了,还有什么特点和风貌?真是不能理解!有什么样思路,就有什么结果,这种混乱的逻辑关系,必定把工作搞得一团糟。

也有的地方,把“撤村并镇”、“合村并居”的理由,归结为,农村数量太多,规模太小,布局太散,密度太高。按说,这不正好是当地的一个特点吗?内蒙、新疆、西藏的特点是,幅员辽阔,不但密度低,甚至几百公里都见不到一个村子,这就是不同的地域特点嘛。不一样的地域,就有不一样的特点,没有好赖之分,你在内地的地域想把自己当地打造成内蒙、新疆的形式,既不可能,也没必要。如果因为村子小就集中搞成大村子,这种思想如果放到国际关系上,就是霸权主义。

这里的村庄数量再多,规模再小,不也是一户一宅吗?也没有多占地方,你把人家的小村子拆掉,集中到一个大村子,这不是折腾人吗。一个村庄有一个村庄的文化,过去有句话说,三里不同音,十里不同俗的老话,为什么非要把不同的文化传统混淆在一起,难道就不怕打架闹矛盾?还是有看热闹的想法?

看不起小村子,非要搞大村子,这个思想从何而来?恐怕还是官本位的思想在作怪?什么都要搞大的,村子因为小,就要合并成大的。在美国,一个城市,可能就几千人,也就和咱们的村庄差不多。

如果,因为村庄太多,导致的村干部太多,完全可以精简机构、压缩人员,也可以合并办公。比如,一些服务性的机构,完全可以一个乡镇都集中办公,没有必要每个村庄都搞一个服务中心。但是,我们好像没有看到“撤村并镇”有这样的考虑,他们只是要精兵简政吗?如果真是这样,那真是好事。

“合村并居”还有一个比较说得过去的理由就是,“空壳村”问题。越来越多的农村年轻人向城市聚集,导致农村空心村多、老人和留守儿童多,教育、医疗、养老等问题越来越突出,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愿望越来越迫切。空间布局分散,导致了配套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成本高,不经济,需要全域考虑,优化布局。

这个理由,确实很冠冕堂皇,这些问题确实存在,但是,并不是“合村并居”以后,就不存在了,年轻人进城务工,老人孩子留守,不管怎么合并,除非让老人孩子跟着年轻人进城,否则,这个问题都存在。教育、医疗、养老等问题更不是通过拆迁就能解决的。把几个村子合并成一个住宅小区,能解决什么?

农村医疗、教育确实是大问题,这也是很多年轻人进城买房的主要原因。但是,这个问题,通过拆迁不会有多大改变。如果从全域考虑,优化布局,应该切实提高县级医院的医疗水平,这个才是重中之重,因为现在交通都很方便,农村家庭买汽车的也已经很多了,他们进县城,也就是几十分钟的事情,如果,有个大点的病,一般都会进县城看病。能看好病,这个才是最主要的。现在很多人有病,都是往省城跑、往北京跑,确实带来很多的困难和不便。

其实,空壳村出现的主要问题,是不少的宅基地被废弃了,浪费了土地资源,有些地方想把这些宅基地清理出来。但是,因为,这些闲置的宅基地零零散散,不利于开发,所以,就有了,把整个村子全部拆迁的思路。这个恐怕才是合村并居、撤村并镇的真正原因。但是,从工作思路上看,绝对应该解决闲置宅基地问题,但是,仅仅如此而已,就宅基地说宅基地,不要想太多。如果沿着利用闲置宅基地,整理闲置宅基地的思想,思考下去,就会有很多不一样的创意出来。

解决农村闲置宅基地,要立足于农村特点,立足本村范围,既然是零散宅基地,就不要想什么规模化作业,因为,不需要退宅基地还耕,没有这个必要。目前,需要的是把村庄打造好,打造得像公园一样,像童话世界一样,就行了。你看看,到处都是郊野公园、湿地公园、平原绿化,就会明白,现在不缺少耕地,把宅基地整理出来还耕,根本就是借口。如果,能把空壳村打造成一个城里人都乐于来的地方,短期度假、长期定居、临时游玩都可以,就是最大的成功,这应该是一个目标模式。

村庄小点,是优势,不是劣势,船小好调头,村小好打造出特点。南方很多地方,一个村子就几户人家,他们那里,也没有高高的院墙和门楼,出门就是自家的水田,几百年、几千年,都是这么过来了,他们生活的也是有滋有味,没有听说,他们也非要聚集在一起搞什么大村子。所以,在南方有个村组织,叫自然村、有的叫村民小组。

通过最近一段时间的讨论,有些地方,已经改变了工作思路,提出了,拆不拆、搬不搬、建不建,由农民群众说了算,村民同意率必须达到95%以上才能实施,不搞强迫命令“一刀切”,不能增加农民负担的政策思路。特别是按照95%村民同意,才开始实施的话,这个事情就一定会完成得非常好。【本文由“马跃成”账号发布2020年6月20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