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雖然整體經濟下行,但基礎設施建設和房地產業產值比重穩中有升,混凝土作爲中間產品廣泛應用於房地產和基建項目中,進一步拉動了混凝土需求的提升,全省建築系統混凝土企業全年混凝土總產量達28182萬立方米,再創新高。

本報告的統計數據是根據全省各混凝土企業填報和各地級市散裝水泥辦公室及市、縣混凝土行業協會(分會、專業委員會)統計彙總,經省建築鋼結構混凝土協會混凝土與水泥製品分會將幾方數據彙總、覈對、修正後得出,含蓋全省建築系統有資質的993家預拌混凝土企業。【注:部分道、橋大型專業化總承包施工公司自帶攪拌站不在此統計範圍內】

一、2019年全行業主要發展數據

1、建築系統有資質企業總數:993家,比去年增加1.85%。

2、攪拌機年設計生產能力:79431萬立方米。比上年下降8.04%。

3、混凝土供應總量:28182萬立方米,比上年增長6.83%。

4、總產值:全行業全年累計實現銷售產值1333億元,比上年增長16.2%。

5、全行業交稅:50.78億元,增加12.36億元;平均稅率爲:3.81 %,比上年增加0.46個百分點。

6、全行業實現利潤:52.08億元,平均利潤率爲:3.91%。比上年增加0.64個百分點。

7、全行業從業人數:50460人,比去年減少1.92%。

8、全行業年人均工資:75480元,比上年增長11.98%。

9、水泥耗用量:各種強度等級混凝土平均後,每立方米混凝土用水泥271千克;全年預拌混凝土用水泥總量7637萬噸,比上年增長18.03%。

10、砂用量:資源砂耗用總量6357 萬噸,機制砂耗用總量13370萬噸(含石屑)。

11、石子耗用總量:30436萬噸。

12、粉煤灰耗用總量:1268萬噸。

13、礦粉耗用總量:1127萬噸。

14、外加劑耗用總量:171萬噸。

以上數據表明,2019年我省混凝土企業數量雖有小幅增長,而從業人數卻在減少,主要原因是:【1】爲減輕經營負擔,企業減員增效;【2】信息化、數字化逐步推廣,人員減少;【3】混凝土運輸外包給專業化公司或個體戶等。2019年,由於供給側改革結構調整,以及專項環保整治,新上馬企業和部分老企業千方百計向綠色環保標準化改進工藝和設備,使整體產能利用率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混凝土價格和行業利潤小幅提升,江蘇混凝土行業的產出和效益實現了同步增長。

二、產能利用率和效益有所增長

1、受宏觀調控、環保整治和部分企業經營管理不善等因素的影響,2019年全省關閉或停產了一批非環保攪拌站。同時,全省又新建了一些綠色環保站。據統計彙總,至2019年底,建築系統有資質的混凝土企業共993家,混凝土攪拌機年設計生產能力爲79431萬立方米,比上年下降了8.04%;全行業平均產能利用率爲35.48%,比上年提高4.28%。

2、由於原材料價格普漲,混凝土價格也水漲船高,全省全年各種強度等級混凝土價格平均後均價爲473元/立方米,比上年均價增幅爲8.73%;全行業全年累計實現銷售產值1333億元,比上年增長16.2%,全年全行業實現增加值186億元。

三、全省勢頭總體向上,蘇南產量穩步增長,蘇中、蘇北增速回落

全省混凝土產量整體較去年有所增長,蘇南增幅平穩,蘇中、蘇北增幅明顯回落。蘇南以常州、無錫、蘇州三市增長幅度尤爲迅猛,佔據江蘇混凝土市場板塊的主導地位。近三年江蘇混凝土市場蘇南、蘇中和蘇北三大板塊的混凝土產量佔全省比例變化不大,三大區域發展態勢趨於平穩。

2019年,蘇南五個市的混凝土攪拌機年設計生產能力爲40928萬立方米,比上年下降4.76%,全年實際混凝土產量15983.64萬立方米,比上年增長9.54%,佔全省總方量的56.71%。其中,蘇州市及所屬的5個縣級市以5444.76萬立方米,增幅14.78%,佔全省總量的19.32%,位居全省第一。南京市城區及溧水區、高淳區混凝土產量4200萬立方米,比上年增長2.93%,佔全省總量的14.9%,其中市區產量3556.5萬立方米,比上年增長2.83%,溧水區產量461.5萬立方米,比上年增長6.09%,高淳區產量182萬立方米,比上年下降2.67%;南京市總體來說市場平穩。無錫地區1個地級市和兩個縣級市共完成混凝土產量2578萬立方米,比上年增長17.72%,佔全省總量的9.15%,比上年提高0.85個百分點。其中,無錫市區2019年混凝土產量1638萬立方米,增幅爲8.19%;而宜興市,2019年繼續發力,全年產量530萬立方米,比上年增長107%。常州及所屬1個地級市和兩個縣級市,延續了2018年的增長態勢,市場繼續發力,保持旺盛勢頭,2019年混凝土產量2363萬立方米,比上年度增長16.54%,在全省市場佔比爲8.38%,比上年提高0.7個百分點。其中,常州市區混凝土產量1613萬立方米,增長11.41%;金壇市混凝土產量450萬立方米,增長50%;溧陽市混凝土產量300萬立方米,比上年增長7.14%。蘇南五市中僅鎮江市出現負增長,全年混凝土產量1397.88萬立方米,比上年下降了9.81%。

在省委、省政府“加快發展蘇中、蘇北”和“蘇南、蘇中、蘇北協同發展”的戰略部署背景下,2018年,蘇中、蘇北混凝土市場需求增長迅猛,兩大區域混凝土產量11789萬立方米,比2017年增長18.63%,佔全省總量的44.68%;2019年,兩大區域增長速度明顯回落,混凝土產量12198.44萬立方米,僅比上年增長3.47%,佔全省總量的43.28%。

蘇中地區所屬3個大市,即南通、揚州、泰州。南通市有1個地級市,5個縣級市、區和1個縣,2019預拌混凝土產量2321.41萬立方米,佔全省總量的8.24 %,比上年又提高0.42個百分點。揚州市(含1個地級市,3個縣級市和1個縣),全年混凝土產量1390萬立方米。泰州市(含1個地級市,4個縣級市),全年混凝土產量1380萬立方米。揚州市和泰州市完成方量基本與上年持平。

蘇北的徐州、淮安、鹽城、連雲港和宿遷5市的混凝土產量達7107.03萬立方米,佔全省總方量的25.22%,比上年回落1.07個百分點。其中,鹽城市所屬1個地級市,2個縣級市和5個縣,2019年混凝土產量2091.15萬立方米,比去年增長4.92%。淮安市所屬1個地級市和4個縣混凝土產量1195.14萬立方米,比上年度增長2.59%。徐州市有1個地級市和5個縣,全年產量2125.5萬立方米,增長幅度爲25.68%,是全省增幅最大的地區。宿遷市所屬1個地級市和3個縣,混凝土產量1006.64萬立方米,比上年下降32.89%,是全省下降幅度最大的地區。連雲港市所屬1個地級市和4個縣,產量688.6萬立方米,比上年增長11.95%。

全省993家混凝土企業,蘇南地區有347家,佔全省34.95%;蘇中地區有230家,佔全省23.16%;蘇北地區有416家,佔41.89%。我省混凝土生產和供應已覆蓋全部城鄉,完全滿足了本省建設工程的需要。

四、產業集中度進一步提高,優勢企業繼續增強

2019年,一批混凝土優勢企業和企業集團繼續發力,成爲我省混凝土企業加快發展和產業重新佈局的新業態。2019年全省混凝土產量超過400萬立方米的企業有4家,300萬立方米到400萬立方米的有4家,300萬立方米以下,100萬以上的企業有近40家。全省2019年混凝土產量前10名的企業銷售量均有不同程度增長,共計達4123萬立方米,佔全省供應總量的14.63%,比上年增長1.5個百分點。這10家企業2019年實現銷售產值累計約216億元,佔全省總產值的16.20 %,比上年增長2.6個百分點。(表3)

2019年,由於運輸車輛超載、超限受到嚴格治理、運輸成本持續上揚,環保法規日趨嚴格、環保整治不斷加大,砂石原材料價格暴漲,水泥價格震盪起伏等,給企業運行造成了很大沖擊。然而困境恰恰促使企業不斷尋求創新,通過轉型升級、新產品研發、人才培養、降本增效等新舉措,使企業得到良性發展。龍頭企業還通過加強科學化、信息化、數字化建設與管理,採取一系列應變措施使企業運行質量不斷提升,管理水平和品牌影響力進一步提高,發展活力明顯增強。全省混凝土產量前10名的企業與上年一致,只是排名有所變化。南京、徐州兩地規模化發展態勢比較突出。如:南京中聯混凝土有限公司,近幾年通過兼併,2019年銷售混凝土高達950萬立方米,佔全省總量的3.37%;佔南京市73家混凝土企業供應總量的22.62%。徐州誠意商品混凝土公司和江蘇中聯鑄本及徐州中聯三家混凝土公司,2019年混凝土產量佔市區38家企業產量的79.33%。與上年度相比,產業集中度進一步提高。

五、科技創新驅動行業技術進步

由劉加平教授領銜負責,江蘇蘇博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東南大學、江蘇省建築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聯合完成的“現代混凝土開裂風險評估與收縮裂縫控制關鍵技術”項目榮獲 2019 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由劉建忠研究員級高工領銜負責,江蘇蘇博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完成的“超高性能混凝土預製化關鍵技術及創新實踐”項目榮獲 2019 年度“建華工程獎”集體一等獎。我省研發團隊長期致力於混凝土新技術深入、系統的研究,取得的科研成果在工程實踐中不斷普及推廣,2019 年 10月 29 日江蘇雙龍集團有限公司高強 C120 混凝土模擬超高層泵送盤管 1800 米(垂直 620 米)取得成功。

企業走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控制和管理之路,使自身管理水平不斷得到提升。徐州中聯混凝土有限公司“混凝土企業管控一體化系統”項目榮獲 2019 年度中國建材集團技術革新一等獎。南京中聯混凝土有限公司“中聯雲-智能生產調度服務一體化平臺”項目榮獲混凝土與水泥製品行業技術革新二等獎。

六、生產綠色化,管理運行數字化以及產品高級化,展現行業新面貌

國家發改委在 2019 年 10 月末公佈《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 年本)》,將混凝土行業編入其中,爲行業發展指明方向,在行業生產以及產品性能等方面提出了新要求,指導行業朝着生產綠色化,管理運行智能化以及產品高級化已成爲混凝土行業發展的大趨勢。

綠色生產是混凝土企業轉型發展的主要方向,也是化解產能過剩的主要手段之一。爲實現我省混凝土行業綠色生產,行業內陸續開展專項整治活動。這些專項整治活動包括非法混凝土攪拌站資質排查及整改、混凝土生產揚塵污染停產整改、混凝土工程施工質量專項監督檢查和治理行動、建設施工現場揚塵污染專項整治行動等內容。我省混凝土企業積極貫徹政府環保理念,提高行業水準。整治活動對行業有着深遠影響,有利於促進市場規範,對行業集中度有較大的提升,整體行業的綠色水準也將進一步提高;同時,當前行業較往年的髒亂差印象正慢慢改善,混凝土行業正逐步走上綠色發展道路,有序運行。對於不符合綠色生產條件的企業將被淘汰出局。

管理運營智能化必將對混凝土行業影響深遠,不僅提升生產製造水平,推動企業管理變革,提升產業集中度以及促進混凝土綠色製造。混凝土行業智能製造的重點發展方向應該是提高裝備智能化水平、推進智能生產及關鍵工藝流程數字化、深化互聯網+在混凝土行業的應用和推動智能物流發展等。在泰州市政府和市住建局的領導下,在有關科研院所、軟件開發單位和我會的參與下,江蘇華晨混凝土有限公司在建立健全行業智能製造技術、混凝土智能製造標準制定、智能生產、物流及關鍵工藝流程數字化研究、組織混凝土行業智能工廠試點示範等計劃正在有序推進。

產品高級化主要體現在輕質高強混凝土、超高性能混凝土、混凝土自修復材料的開放和應用、混凝土結構物修補和提高耐久性技術材料開發等方面。作爲混凝土行業向中、高端發展的標誌之一,我省的江蘇雙龍混凝土集團有限公司、建國混凝土集團有限公司等龍頭骨幹企業經過幾年的努力,在產品高級化方面已取得實效,經濟效益也明顯高於其它企業。

七、目前混凝土企業面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1、企業資金流動能力下滑,盈利能力不足。

雖然2019年全行業總體效益比上年有所增長,但大部分企業應收帳款依然很高,企業資金流動能力下滑。還有很多企業存在應付款大於應收款的突出問題。此外,行業應收票據和應收賬款週轉時間較長,壞賬風險增加。下游房地產開發商、建築施工單位,上游水泥企業產業集中度很高,混凝土行業在產業鏈中始終處於弱勢方。在上游、下游議價過程中,話語權薄弱,尤其是下游企業,一直處於買方市場,爲了保證盈利和企業運轉,只能按政府發佈的信息指導價折價銷售;而混凝土企業之間的相互壓價,更使企業盈利能力大打折扣。

2、限載、超標新法規對企業造成直接經濟負擔過重

2019年10月10日無錫市發生的高架橋坍塌事故,引起各級政府部門和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各級有關職能部門相繼發文,嚴厲打擊超載超限,以確保國家及人民財產安全。由於全省絕大部分攪拌車都是超載車輛,爲確保不超載,必須“大馬拉小車”,並大量購置新的標準法規車,以滿足工程建設對混凝土的運輸需求,由此帶來油料、人工、固定資產投入,輪胎、機械磨損等費用大增,造成混凝土運輸成本大幅度增加。

全省還有5000多臺混凝土汽車泵和車載泵,尾氣排放不達標,需要置換或更新,勢必進一步加大企業的資金投入,造成企業經濟負擔過重。

3、人力資源成本上升,企業負擔加重。

勞動力和生產要素成本不斷增加,全行業人均工資逐年增加,其中,2019年人均工資爲75480元,比上年又增長11.98%。在人力資源短缺的大背景下,用工成本繼續上升不可避免,企業負擔會進一步加重。

4、砂石資源緊張狀況難以改變,影響企業正常運營

天然砂石原材料供應短缺將長期存在,砂石原材料的價格上漲及漲幅難以預料,將直接影響企業正常運營。

5、人才資源匱乏,中、高端人才隊伍不足,已不能適應現代企業運營管理的要求。

此次統計調查顯示,在全省993家混凝土企業中擔任試驗室主任的人員,具有高級技術職稱的不到10%。由於中、高端人才缺乏,導致企業技術創新、管理創新能力不足;由於經營管理不善,一批中、小企業將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

八、2020年行業展望

新冠肺炎疫情讓很多企業措手不及,企業復工復產和重大建設項目的推遲對原來經營壓力就很大的混凝土企業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一季度各企業經營壓力更大,隨着產量下降,收入減少,成本增加。雖然政府出臺相應政策以幫助企業度過難關,但是各方面的日常開支仍給企業帶來很大影響。面對突如其來的危機和客觀存在的困難,我們只有迎難而上,通過技術創新、人才創新和組織創新探索適合本地區、本企業特色的混凝土企業管理模式,建立技術進步和管理創新機制,促進混凝土行業健康、穩定、可持續發展。

1、當前形勢

2019年12月初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2020年工作做出部署,並強調將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形成合力,引導資金投向供需共同受益,如先進製造、民生建造、基礎設施短板等領域。在財政、貨幣政策支持下,基建和房地產建設平穩運行。爲支持企業復工復產,國家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並且在一季度,江蘇省重大項目建設推進超預期。江蘇220個重大項目開復工數量、用工人數、完成投資額均達到或接近去年同期水平,其中新項目開工率已超過去年同期,預計220個重大項目上半年開復工率可超90%,2020年重大項目投資計劃中與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直接相關的項目有42個,爲混凝土行業生存和發展提供更有利的環境。綜合各方面因素,今年乃至明年建設領域對預拌混凝土的需求將依然保持穩中有升的發展態勢。

2、思考和建議

(1)在砂石資源日益匱乏的當下,一些混凝土企業充分利用固廢材料的鋼渣磨細砂替代天然砂,但是由於鋼渣作爲鋼鐵廠的生產廢渣,其化學成分複雜,冷卻工藝不同形成的礦物組成也不同,在目前有關標準、規範、檢測等技術條件尚未成熟的情況下,在普通混凝土中使用鋼渣磨細砂,無法保證混凝土及建設工程的質量。在我省蘇北個別地區已建的摻用鋼渣磨細砂混凝土民用住宅中,由於硬化混凝土膨脹導致的開裂現象持續發生,導致建築物安全性和耐久性帶來極大風險,混凝土企業因承擔混凝土構件修補蒙受了巨大的經濟損失。鑑於此,各地主管部門和行業協會應嚴禁混凝土企業在普通混凝土中使用鋼渣磨細砂。其次在混凝土中要限制使用違規海砂,目前,由於國內海砂淡水淨化設備簡易,未能標準化,生產供應企業參差不齊,管理粗放且不規範,市場監管還不到位,普遍存在淡化海砂質量不穩定,尤其是海砂的氯離子含量波動極大。若不嚴加控制的使用,必然給工程帶來極大的安全和質量隱患。爲此,混凝土企業必須建立質量管理制度和質量保證體系,嚴格執行原材料進場檢驗和產品出廠檢驗制度,建立原材料購銷臺賬、砂使用臺賬和混凝土出廠臺賬,並配備砂氯離子含量檢測設備,砂氯離子含量檢驗建議應採用《建築及市政工程用淨化海砂》JG/T494-2016標準,對進場砂逐批檢驗,檢驗合格後方可入庫使用。並做好各個環節的質量跟蹤和溯源工作以確保工程質量萬無一失。

(2)疫情過後,將促使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先進技術在我省混凝土行業的推廣和普及,促進我省混凝土行業走向工業4.0。2018年12月,中國混凝土行業首個混凝土產業互聯網平臺——“花蜘蛛混凝土產業互聯網平臺”項目落戶泰州,該平臺是以“智造”爲理念,爲混凝土產業鏈提供一站式綜合運營服務。江蘇華晨混凝土公司率先試行,以強大的互聯網數據爲支持基礎,凸顯智能生產調度、質量協同控制、物流訂單追蹤和資源整合利用這四大功能。我們將在考察其實際應用效果的情況下,有選擇的落實第一批試點地區和試點企業,在此基礎上,總結經驗,逐步擴大試點範圍。對此,有一定實力的企業,應提前做一些人才和資源的儲備,以適應新技術革命給企業發展帶來的新機遇。

(3)復工、復產後,攪拌車及臂架泵車更新、置換工作不能鬆懈,全面整合超載、超標車輛,儘快改變本行業普遍存在的超載、超標亂像,仍是混凝土行業亟待解決的突出問題。對此,行業協會一定要做好宣傳、引導工作,混凝土企業則應與國內最主要的幾家研發單位,通過互動、聯動,有針對性的選擇產品,確保所置換或新購置的車輛符合法規和排放標準,從而避免再走彎路。

(4)通過“互聯網+”供給側改革,走綠色發展之路,實現混凝土行業的轉型升級,逐步削減混凝土行業的過剩產能。

(5)應根據混凝土行業的特點和行業發展需要,組織好人才培訓工作;採取點、面結合的方式,組織新技術和人才培訓工作,幫助企業解決急需的短缺人才,特別是中、高端人才隊伍,以促進企業的技術進步和可持續發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