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英雄兒好漢”,很多人都想把自己的強大和成功,傳遞給下一代,然而現實證明,結果未必。

每到孩子報志願選報學校的時候,很多家長都會想盡一切辦法,想讓孩子站在自己的肩膀上,自己的人脈優勢資源,自己的經歷經驗傳承給孩子,如果言傳身教的好,的確事半功倍,然而關於教育和傳承,真的有時候還有很多變數。

現在我們生活中有一種這樣的現象,老一輩特別能喫苦,特別能打拼,而且特別有成就,因此總想給孩子打造一個安逸更好的上升通道,這個初衷是對的,然而發展和結果,很多卻差強人意,因爲很多家長要麼用力過度,要麼用力相反,這就是教育。

著名乒乓球冠軍鄧亞萍,很多人都知道,在她的身上發生了很多傳奇和故事,非常勵志。鄧亞萍從小喜歡打乒乓球,可是因爲身高卻屢屢受挫,成績雖好,選拔不上。但是鄧亞萍並不氣餒,愣是憑堅強的意志令人刮目相看,成爲“乒乓女皇”。

近來鄧亞萍在媒體上也比較活躍,這兩天有個視頻意外曝光,引發網友激烈討論。

畫面上,鄧亞萍帶着14歲的兒子去戶外採摘。細緻耐心地教兒子如何摘西紅柿,有網友看到了就吐槽:這還用教。

是啊,對於很多70後80後來說,這根本就不用教,彷彿是天生的一樣。因爲很多從小都是在農村長大,生活生存能力都很強。那時候根本也沒有什麼野外拓展,夏令營什麼的,天天都在野外種地,辛苦勞動,如果按照現在的概念的話,基本上每天都是野外拓展。

但這也意外地揭示了我們現在孩子生存生長的狀況:現在孩子的生活狀況條件好了,孩子也少了,每個都是寶貝疙瘩,再加上其他原因,現在的孩子每天絕大部分時間都在學習上,不用爲喫穿生存加愁,不會下學後忙着給豬割草,幫助大人做家務。這種不需要再加上大人的特殊愛護,你只管好好學習,啥也不用做。卻讓孩子只知道學習考試,沒有機會去勞動去鍛鍊。

然而這種愛護,結出的教育結果,就是一個班裏,大部分孩子不會剝雞蛋,很多孩子區分不出來麥苗和韭菜,喜歡攀比享受,抗挫折能力差,等等很多弊端。

“強將手下無弱兵”,“大樹底下好乘涼”,同一個現象,不同的結果,往往會給我們不同的反思。

強將好比大樹,如果只想着保護或者說保護過度,舒適的好乘涼就必然會變成弱兵。這樣的教育方式會一代不如一代,特別是精神上。

很多家長初衷是好的,也是愛孩子的,可愛的方式不對了,可能就是傷害,教育是個技術活,越來越需要大家不斷反思學習,父母希望每個孩子幸福甜蜜,然而在達到目標的路途中,有些苦是必須喫的,有些坑繞不過去。

希望孩子快樂成長,別隻是認爲讓孩子享受就是快樂,其實孩子的能力成長,纔是更長久的快樂,更快樂的成長,舒適從來不是快樂,特別是對於成長來說,可能是阻礙。

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給孩子能力的不斷成長成就感,這纔是給孩子最好的愛,最好的教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