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明式傢俱,人們會想到簡約、素雅,繼而與借物言志等聯繫在一起,這種由表及裏、從外形到內在的昇華,少不了思想、精神等方面的原因,因爲它們有文人蔘與設計。

以圈椅爲例,有人說,上半截圓、下半截方,代表了天圓地方的宇宙觀,而腿子外圓內方,則反映出文人品行和氣節。然而在圈椅形成、發展和完善的過程中,古代文人到底起到了什麼樣的作用,很少有傳世實物能夠提供直接、確鑿的證據。

去年歲末,一張黃花梨四柱架子牀橫空出世,以其超重量級別力拔當年頭籌,上面的詩文、繪畫和題款,爲文人監製提供了證據。

更爲難得的是,主人還是一位名家,生平事蹟詳實可考,將傢俱的製作年代,準確地定位到明,那時正值明式傢俱進入鼎盛時期。

受背景光太強的影響,右前牀柱拍得過黑,沒有反映出黃花梨的亮麗,連焦距也對不太清楚,但並不妨礙銘文揭示出主人的身份,他就是生卒於1532至1611年間的孫克弘。

出身官宦世家,再由仕途歸隱,一般人對他並不熟悉,本文無意轉述網絡上流傳的各種信息,僅以兩件公開成交的藏品,讓各位自己感受一下這位高士的文氣。

長33寬25釐米的水圖冊頁,共十幅,去年成交價920萬元,作者正是雪居太守孫克弘。

明紫檀銀絲百寶嵌蓋盒,長25.3寬15.2高10.3釐米,右下角刻“克弘”款,八年前於倫敦拍出,成交價十二萬英鎊。

除了孫克弘之外,牀上還有其他幾位儒士的身影,他們揮毫潑墨,不侷限於書房案頭,將文人吟詩作畫的雅興,融入普通生活傢俱,成就了今天看到的這件收藏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