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環遊中國的旅程中,遼寧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豐富多彩的文化,美麗的自然美景,便宜大份的美食;繁華的省會瀋陽,鴨綠江邊的丹東,稻香蟹肥的盤錦……都讓我流連忘返。但是對於很多人來說,一提起遼寧,第一時間想起的不是省會,也不是其他地方,而是一座美麗的海濱城市——大連!

在外地人眼裏,甚至是很多當地人都覺得,大連的知名度要比瀋陽要高得多。尤其是談到GDP時,大連的存在感是相當高。通常來講,一個省份中GDP最高的城市無疑是省會,但遼寧是個例外,去年依然如此,2019年大連的GDP是7001.7億元,遠高於瀋陽的6470.3億元。

大連,別稱濱城,是位於我國東北的一座海濱城市,環境優美,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有着“東北之窗”“北方明珠”“浪漫之都”等美稱,是中國東北對外開放的窗口和最大的港口城市,有國際花園城市 、中國最佳旅遊城市 、國家環保模範城市等榮譽。知名度可謂是響噹噹的。

若是要到大連,夏天絕對是最好的時節。既能避暑,也能盡情感受北方的海濱風情。俄羅斯風情街、老虎灘海洋公園、濱海路及星海廣場這些著名的景點都是不可錯過的。平價的小喫選擇非常多,可別忘了嘗。最特色的是海鮮,當然,價格也更高一些。

如果你認識大連的朋友,你會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那就是無論是方言,還是飲食,大連似乎都顯得比較不同,而且大連人很少自稱東北人,東北口音也不像瀋陽等其他城市那麼明顯。這到底是是爲什麼呢?

大連的位置很特殊,和坐落在遼河平原的瀋陽和周邊城市不同,大連市全境都位於地形崎嶇不平的遼東半島上。它和省會看起來只有不到400公里的距離,但是中間隔着長白山餘脈,交通並不方便,過去幾千年的時間裏兩地的交流都很少。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大連有很多移民。在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人口集中流動—闖關東時,有的漢民從華北走陸路往遼河平原,有的漢民從膠東走海路往遼東半島。走陸路的那羣人逐漸形成了今天的東北人,講的方言是東北官話。而走海陸的來自膠東半島的那羣人在登陸遼東半島後腳步被長白山餘脈阻擋,純正的膠東方言、習俗在大連生根發芽。

所以現在很多大連人在談起自己的祖輩時,也會連着說其實自己也是半個山東人。這也是爲什麼大連人很少自稱東北人,畢竟大人們口中的祖輩生長軌跡並不完全在這裏,時間還沒有久到自己讓這輩人的自我身份認知裏只存在東北。

地理與氣候等自然環境影響文化的形成,在海濱城市大連,人們善於從海里謀生,文化更加偏重於海洋。於是,旅行大連,你會看到一個不一樣的東北,一個開放的東北,一個飲食多元化的東北。

你心中知名度最高的遼寧的城市是哪一座呢?你印象中的大連是什麼樣的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