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刚刚,上交所公布了上证指数的修订方法,修订方案有3个重要点:

1、将新股计入上证综合指数的时间延迟至上市1年后,大市值新股可在3个月后快速计入;

2、ST股将从指数样本中被剔除;

3、科创板股票将按照修订后的规则纳入上证综合指数。

同时,2019年7月22日正式开市的科创板,也终于要迎来指数了:上证科创板50指数,2020年7月23日正式发布实时行情。

来 源丨21世纪经济报道(ID:jjbd21;张赛男、周莹)、上交所官网、证券时报网、中国基金报

30年的上证指数,A股的温度计,要修订!

上交所修订上证指数编制方案

6月19日,上交所发布公告称,将于2020年7月22日起修订上证综合指数的编制方案。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上交所获悉,修订内容如下:

一、指数样本被实施风险警示的,从被实施风险警示措施次月的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起将其从指数样本中剔除。被撤销风险警示措施的证券,从被撤销风险警示措施次月的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起将其计入指数。

二、日均总市值排名在沪市前10位的新上市证券,于上市满三个月后计入指数,其他新上市证券于上市满一年后计入指数。

三、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红筹企业发行的存托凭证、科创板上市证券将依据修订后的编制方案计入上证综合指数。

具体编制方案如下:

以下为修改要点:

1、基准日

依然以1990年12月19日为基日,以100点为基点。

2、样本选择

样本股由在上交所上市的股票和红筹企业发行的存托凭证组成。剔除ST、*ST股。

3、样本调整

上市后日均总市值排名在沪市前10位的证券,修正为自上市满三个月后计入指数,其他证券于上市满一年后计入指数。

被ST和*ST的,自披星戴帽后下个月的第二个星期五后的首个交易日剔除指数样本;摘星脱帽的,则按同样的时间规则纳入指数样本。

4、何时实施?

7月22日起实施。

上交所表示,完善指数编制方案是国际主流指数的通行做法。此次上证综合指数编制方案修订充分借鉴了国际指数编制修订经验,立足境内市场发展实际,剔除风险警示股票、延长新股计入指数时间,并纳入科创板上市证券,有利于上证综合指数更加客观真实地反映沪市上市公司的整体表现。

我国资本市场建立了风险警示制度,被实施风险警示的股票风险较高。

截至5月底,上证综合指数样本中包含85只风险警示股票,剔除该类股票对指数本身影响较小,但有利于发挥资本市场优胜劣汰作用。

我国证券市场的新股上市初期存在波动较大的现象。

2010年至2019年,新股上市1年内平均股价波动率是同期上证综合指数的2.9倍,延迟新股计入时间,于新股上市满1年后计入指数,有利于增强上证综合指数的稳定性,引导长期理性投资。同时考虑到大市值新股上市后价格稳定所需时间总体短于小市值新股,设置大市值新股快速计入机制,上市以来日均总市值排名在沪市前10位的股票于上市满3个月后计入,以保证上证综合指数的代表性。

随着科创板市场平稳发展,科技创新型上市公司数量和规模持续增长,科创板上市证券按修订后规则纳入,有助于进一步提升上证综合指数代表性。

科创板50指数也来了,将于7月22日推出

科创板开市近一年之际,市场期待已久的上证科创板50成份指数终于即将发布。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为及时反映科创板上市证券的表现,为市场提供投资标和业绩基准,上海证券交易所和中证指数有限公司将于7月22日收盘后发布上证科创板50成份指数历史行情,7月23日正式发布实时行情。

开市近一年来,科创板上市企业家数稳步增长,市场运行平稳有序,企业科创属性突出。

截至5月底,科创板上市公司共105家,总市值1.6万亿元。吸引了一批符合国家战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市场认可度高的科技创新企业挂牌上市,企业研发投入较高,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作为科创板首条指数,上证科创板50成份指数有助于反映科创板上市证券表现,并进一步丰富投资标的。

据了解,指数编制借鉴了境内外市场成熟经验,并充分考虑科创板制度特征及客观情况。

指数简称为科创50,指数代码为000688。以2019年12月31日为基日,基点为1000点。

其样本股选择的池子标准为:

1、上市时间超过6个月;待科创板上市满12个月的证券数量达100只至150只后,上市时间调整为超过12个月;

2、上市以来日均总市值排名在科创板市场前5位的,定期调整数据考察截止日后第10个交易日时,上市时间超过3个月;

3、上市以来日均总市值排名在科创板市场前3位,不满足条件ii,但上市时间超过1个月并获专家委员会讨论通过。

存在以下情形的公司除外:

1、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2、存在重大违法违规事件、重大经营问题、市场表现严重异常等不宜作为样本的情形。

具体的样本股选择方法:

1、对满足上述标准的证券按过去一年的日均成交金额由高到低排名,剔除排名后10%的证券作为待选样本;

2、对待选样本按照过去一年的日均总市值由高到低排名,选取排名前50的证券作为指数样本。

同时,单个样本权重不超过10%,前五大样本权重合计不超过40%。

根据规则,科创50样本股每季度调整一次,样本调整实施时间为每年3月、6月、9月和12月的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每次调整数量比例原则上不超过10%。当标的股被退市时,将临时调整,予以剔除。

编制方案如下:

附“科创50”指数样本股名单:

与上交所2019年7月的公告和答记者问内容比,正式发布的科创板50成份指数编制规则上有一些区别。

对此,上交所解释,科创板正式上市交易以来,总体运行平稳,原定于2019年10月中下旬正式发布科创50成份指数。考虑到当时挂牌家数较少、体量较小,上市时间偏短,不利于发挥指数的客观表征与投资性功能,在征询市场意见建议基础上,决定暂缓推出指数。经过近一年的发展,科创板整体规模明显增长,吸引了一批具有关键核心技术、科技创新能力突出的科创企业挂牌上市,市场交易特征更趋稳定,更加适宜发布指数。

当前,科创板整体规模体量显著增长,有利于纳入更多市值代表性高、流动性强的成份股标的,提高指数的表征性。

据了解,指数编制方法根据科创板市场发展的客观情况与特征做了适当安排,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为体现指数包容性与创新性,明确“科创50"指数的样本空间包含存托凭证、不同投票权架构公司;二是在新股计入时间上,新增大市值公司计入时间差异化安排;三是为充分发挥指数分散化投资功能,单一个股权重上限由15%降至10%,并新增前五大样本权重之和不超过40%的规则。

上交所表示,未来,随着科创板不断发展,上交所将进一步编制不同规模特征、行业特征、风格特征的科创板市场指数,丰富科创板市场指数体系。

上证指数为什么这样改,如何保证指数连续性?

上证综合指数发布于1991年,是A股市场第一条股票指数,核心编制方法沿用至今。

近年来,社会各界对上证综合指数编制方案修订多有呼声,类似“上证综合指数失真”“未能充分反映市场结构变化”等意见频频出现,今年两会代表委员在内的市场专业人士再次提议对上证综合指数编制方法进行完善。

为充分响应市场呼声,进一步提高指数编制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上交所启动了上证综指修订工作。

从方案来看,主要修订之处包括:剔除风险警示股票、延长新股计入指数时间,并纳入科创板上市证券。

为什么作出上述调整?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整理了下列市场关切的问题,以飨读者。

为什么对新股计入时间进行调整?

上交所:新股计入指数的时间是上证综合指数重要的基础安排,诸多市场专业人士认为当前上市第11个交易日计入新股不利于上证综合指数的表征准确性与稳定性。在充分借鉴国际代表性指数有益经验,客观分析境内新股市场特点的基础上,对新股计入上证综合指数进行调整。

国际代表性指数通常根据所在国家和地区市场特点,设定新股计入指数时间。一般而言,新股需经历充分的市场定价博弈之后才被赋予计入指数的资格,如新股上市满12个月才具备资格计入标普500指数,新股上市满3个月才具备资格计入STOXX欧洲全市场指数。同时,为保持指数的市场代表性,部分代表性指数会设定大市值新股的快速计入机制,如恒生综合指数对市值排名前10%的大盘新股设定了上市第11个交易日快速计入机制。

当前A股市场新股上市初期存在“连续涨停”及高波动现象。2014年至2019年,沪市共上市新股563只,上市后平均连续涨停天数为9天,217只新股连续涨停天数超过10天,新股以涨停价计入不利于上证综合指数客观反映市场真实表现。2010年至2019年,沪市新股1年内平均收益波动率约为同期上证综合指数的2.9倍,计入高波动新股不利于上证综合指数的稳定。

因此,将新股计入上证综合指数的时问延迟至上市1年后。

考虑到大市值新股价格稳定所需时间总体短于小市值新股,为保持上证综合指数的良好代表性,对上市以来日均总市值排名沪市前10位的大市值新股实行上市满3个月后计。

为什么上证综合指数样本剔除被实施风险警示(ST、*ST)的股票?

上交所:我国资本市场建立了风险警示制度,被实施风险警示的股票存在较高风险,基本面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投资价值受到影响,难以代表上市公司主流情况。剔除被实施风险警示的股票有利于上证综合指数更好发挥投资功能,更好反映沪市上市公司总体表现。

诸多国际主要综合指数样本范围只包括市场绝大多数股票,如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剔除纳斯达克市场作为第二上市地的股票,STOXX欧洲全市场指数、恒生综合指数只涵盖市场市值95%的股票。截至5月底,上证综合指数样本中包含85只被实施风险警示的股票,合计权重0.6%。因此,剔除被实施风险警示的股票不会影响其综合指数定位。

为什么将科创板证券纳入?

上交所:一般而言,证券市场新板块上市的证券通常需经一段时期跟踪评估后才会考虑计入市场代表性指数。自2019年7月22日首批科创板证券上市至今,上交所已持续跟踪评估近一年时间,科创板整体运行平稳,当前科创板上市公司超过100家,市值超过1.5万亿元,已成为沪市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创板证券计入上证综合指数的必要性日益凸显。科创板上市公司涵盖诸多科技创新型企业,科创板证券的计入不仅可提高上证综合指数的市场代表性,也将进一步提升上证综合指数中科创型新兴产业上市公司的占比,使上证综合指数更好反映沪市结构变化。

考虑到上证综合指数编制修订涉及新股计入时间的调整,科创板证券按照修订后的规则纳入上证综合指数,有利于保障上证综合指数规则的稳定性与连续性。

上证综合指数编制修订的实施是否会影响指数的连续性,是否会影响投资者观测市场行情?

上交所:本次上证综合指数编制修订的实施,借鉴国际代表性指数编制调整的做法,拟采用无缝衔接的方式进行,即指数编制方案变更生效日点位与前一交易日点位无缝衔接,生效日实时点位基于前一交易日收盘点位及样本股当日涨跌幅计算。因此,上证综合指数编制修订的实施不会影响上证综合指数的连续性,不影响投资者观测市场行情。

关于科创板50成份指数的看点

作为首条表征科创板市场的指数,“科创50”指数承载着及时反映科创板上市证券表现,为市场提供投资标的和业绩基准的期待。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也整理了“科创50”指数发布的多项关注点,以飨读者。

1、上证科创板50成份指数的编制背景是什么?

上交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是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基础性制度安排。经过近一年的发展,科创板整体规模体量显著增长,有利于纳入更多市值代表性高、流动性强的成份股标的,提高指数的表征性。截至5月底,上市公司数量达105家,总市值1.6万亿元,集中了一批具有关键核心技术、科技创新能力突出的科创企业,市场重要性日益凸显,现阶段推出科创板指数是顺应市场发展、推进市场建设、完善市场功能、丰富上交所多层次市场指数体系的一项重要举措。

考虑到目前国际上具有影响力、认知度较高的指数主要为成份指数,并采用成份指数来反映市场发展状况,为集中体现科创板核心上市公司股价表现,本所推出“上证科创板50成份指数”,简称“科创50”。作为反映科创板证券价格表现的首条指数,“科创50”指数的推出有助于为投资者提供客观表征市场和业绩评价基准的工具,并为指数型投资产品提供跟踪标的。“科创50”指数为价格指数,同时也配套发布“科创50”全收益指数和净收益指数,从更多维度反映科创板市场。

2、“科创50”指数的编制方法是什么?

上交所:“科创50”指数的编制严格遵循客观性、科学性等要求,对涉及到的各个环节和要素,均从国内外经验和科创板特点等角度做了认真梳理,尽量做到既兼顾国际惯例,又立足于科创板市场实际情况。指数编制涉及样本空间、样本筛选、加权方式、样本调整等环节,具体方法如下:

一是样本空间。科创板允许红筹企业发行的存托凭证及不同投票权架构公司上市,属于境内资本市场的重大制度创新。从国际代表性指数的样本范围看,除普通股外,部分成份指数还纳入所在市场唯一上市的存托凭证,如纳斯达克100指数。近年来,指数机构对不同投票权架构的公司股票总体倾向纳入,如2019年3月后MSCI全球可投资市场指数系列可纳入不同投票权架构公司股票,2020年5月恒生指数将不同投票权架构公司股票纳入选股范围。参考国际成熟经验,并结合科创板自身特点,“科创50”指数除普通股外,将红筹企业发行的科创板上市存托凭证、不同投票权架构公司股票纳入样本空间,以增强指数代表性。

二是新股计入时间。国际代表性成份指数通常根据所在国家和地区市场特点,在经历一定的市场定价博弈之后才赋予新股计入样本空间的资格,如标普500指数要求新股上市满12个月具备计入资格。为及时在指数中体现大市值公司的代表性作用,一般设置差异化的计入时间安排,如恒生指数根据市值规模将计入时间分为3个月、6个月、12月、18个月、24个月不等。为提高“科创50”指数对市场的准确表征,同时兼顾客观发展情况,采用两阶段做法:现阶段,科创板新上市证券满6个月后计入样本空间,待上市满12个月的证券达到100只至150只后调整为上市满12个月后计入;同时,针对上市以来日均总市值排名在科创板市场前3位和前5位的证券设置差异化的计入时间。

三是选样方法。市值规模和流动性是国际代表性成份指数最基本与核心的标准,借鉴境内外代表性成份指数经验,结合科创板市场发展客观情况,剔除过去一年日均成交金额位于样本空间排名后10%的证券后,选取日均总市值排名靠前的50只证券作为“科创50”指数样本,能够在保证样本流动性的同时,实现较好的代表性。

四是加权方式。借鉴主流成份指数编制方法,采用自由流通股本加权。同时,国际代表性成份指数通常设置个股权重限制,如恒生指数、STOXX EURO 50均规定个股权重不超过10%,纳斯达克100指数规定所有权重超过4.5%的个股权重之和不超过48%。“科创50”指数对单一样本设置10%的权重上限,前五大样本权重之和不超过40%。

五是样本调整。依据样本稳定性和动态跟踪的原则,建立季度定期调整机制,及时反映市场变化,季度定期调整生效时间为每年3月、6月、9月和12月的第二个周五的下一个交易日,并设置一定缓冲区与调整比例限制,保证指数的稳定性,降低样本频繁变动带来的跟踪指数成本。另外,针对退市、退市风险警示等情况设立临时调整机制。

3、“科创50”指数的特点是什么?

上交所:“科创50”指数总体呈现以下特征:

一是指数代表性充分。截至5月底,50只样本的总市值覆盖率约61%,在研发费用、营业收入、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指标上的覆盖率均超过60%。

二是行业特征鲜明。50只样本集中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战略新兴行业,凸显了科创板创新驱动的行业结构特征。

三是科创属性突出。50家样本公司平均研发支出占营业收入比例达13%,高比例的研发投入为业绩增长提供助推力,2019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速13.4%,净利润同比增速28.8%,营收同比增速超过50%的有4家,增速在30%-50%的有12家,增速在20%-30%的有10家。未来,随着科创板上市公司数量与规模增加,指数会纳入更多代表性佳、市场影响力强的科创板上市公司,进一步提升指数的投资价值。

4、科创板上市股票与存托凭证何时纳入上证综合指数与上证核心成份指数?

上交所:符合条件的科创板上市股票与红筹企业发行的存托凭证将按照修订后的上证综合指数编制方案纳入。

下一步,本所将充分听取市场意见,经专家委员会审议后,形成科创板上市股票与红筹企业发行的存托凭证纳入上证核心成份指数样本空间(上证50、上证180、上证380等)具体安排。

5、“科创50”指数成交金额(量)显示有何安排?

上交所:“科创50”指数作为首条表征科创板市场的指数,是投资者观察科创板市场的重要参考,指数成交金额(量)显示为全部科创板证券的成交金额(量),可方便投资者观察科创板整体情况。

6、“科创50”指数行情发布的流程是什么?

上交所:按照惯例,“科创50”指数将提前10个交易日通过行情系统向市场发布指数代码和简称,2020年7月22日收盘后发布“科创50”指数的历史行情,7月23日正式发布实时行情。具体内容以各行情信息商最终展示为准。

本期编辑 南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