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战时期,苏军为了对抗大举入侵的德军,就将坦克炮安装在内河小型战舰上,大幅度提升火力,其中苏联内河舰队的1124型炮艇就先后安装了76毫米坦克炮和喀秋莎火箭炮,在苏德战争中大放异彩。甚至,苏联人还脑洞大开,将笨重的T-34坦克直接开上渡船,让其摇身一变成为了"水上坦克"。

从常规设计角度来说,早在二战时期,海军主力战舰的舰炮的口径就普遍超过了100毫米,甚至诸如美国"衣阿华"级为代表的超级战列舰,主炮口径都要达到400毫米以上。与其相比,在内河及近海领域活动的炮艇由于本身吨位过小,不可能装备大口径舰炮。因此,在二战时期,苏联军方就想到了坦克炮上炮艇的魔改理念。因为当时的坦克炮口径很少在100毫米以上,强大如德军的"虎"式坦克,其火炮口径也仅有88毫米。因此,普通的炮艇甚至巡逻艇,完全可以安装各类型的坦克主炮。与此同时,坦克炮上炮艇,还可以充分发挥速射优势,进一步提升火力输出能力。

从相关数据来说,苏联在二战期间装备最多的魔改内河炮艇,就是大名鼎鼎的1125型装甲内河炮艇了。这款炮艇的排水量仅有27吨,最大航速为19节。苏军在炮艇的前甲板部分安装了一门T-34炮塔(也有部分炮艇安装了T-28坦克炮塔),再加上1门76炮以及3个12.7毫米机枪塔,这艘小炮塔在内河领域堪称"火力之王",甚至足以成为对地火力支援平台,为陆军提供火力支持。仅仅是1936-1944年期间,苏联就先后建造服役了151艘1125型装甲内河炮艇。与此同时,包括1124型、S-40、161型、1024型等多款装甲魔改炮艇先后在二战中亮相,也在苏德战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甚至,在二战末期,苏联更是进一步简化了魔改炮艇的改装程序。比如,在大反攻阶段,苏军全面进攻德国。为了在德国平原的内河领域进一步强化打击力量,苏军直接将T-34坦克开上了民用渡船,让其摇身一变成为了简化内河炮艇。

当然,坦克炮上炮艇的魔改,很大程度上带有历史时代因素。自二战结束以后,随着大规模战事日益稀少,这种魔改的意义也变得越来越小。对于很多国家来说,内河炮艇的主要执行的还是在于近程巡逻、布雷等低强度任务,并不需要火力强劲的坦克炮支持。相对来说,小型炮塔加装坦克炮塔尽管具有装甲防护强、火炮口径大的优势,但同样会带来视野狭窄、射速相对较慢的缺点。特别是在众多现代化高平两用速射炮不断问世的前提下,魔改坦克装甲炮艇也几乎销声匿迹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