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的血拼即將過去

大家都剁手了嗎?

每年兩次的線上購物節

不僅是消費者的狂歡

更是一場“技術閱兵”

交易峯值54.4 萬筆/秒

對現有的技術是一次考驗

咱們也經歷了

別人的東西不好用

只好自己造“輪子”

不小心就造了個世界第一出來...

狂歡的背後運用了哪些技術

這些技術到底有多“牛”?

就讓我們來一一揭曉

1

核心系統100%上雲,併發54.4萬筆/秒

阿里雲是在一片質疑聲中發展起來的,而這次阿里將全部核心系統放在雲上運行,通過考驗的阿里雲,無疑是對這些質疑最好的回應。

全部由阿里巴巴自研的飛天雲操作系統,通過了目前全球最大的考驗,首次證實了大型企業核心交易系統全部運行在公共雲上的可能性。

而且也解決了在不影響現有用戶使用的情況下,如何將全部服務器無縫轉移到雲上。

阿里雲智能總裁行癲

此次將核心系統全部上雲也依託於阿里巴巴打造的4項獨門“武器”:

①核心虛擬機系統上採用自主研發的神龍構架,高壓下也能提供穩定負載;

②自研雲原生數據庫——OceanBase 和 PolarDB,每秒峯值遠超其他數據庫;

計算與存儲進行分離。有一個地方專門存放數據,便於存儲擴容;

④比本地讀寫磁盤更快的RDMA 網絡

2

阿里小蜜分擔客服壓力

阿里小蜜智能助理經過長達11年的進化,現在以智能+人工的模式爲用戶提供智能導購、服務、助理的對話式體驗,目前已經承接了淘寶、天貓平臺98%的在線客服需求,解放了大量客服的資源。

阿里小蜜團隊負責人空無

阿里小蜜是一款完全依賴於技術驅動的產品,依賴人工智能和深度學習的關鍵突破,結合先進的算法,如今的阿里小蜜也得到了業內的充分認可。

3

走向全球的智能翻譯

爲了走向全世界,阿里巴巴更實在智能翻譯上投入了不少功夫。如今的阿里巴巴智能翻譯已經能夠做到:

翻譯:商品翻譯(標題、詳情、評論)、文檔翻譯(Word、PDF)、語音翻譯、圖片翻譯、多媒體翻譯(視頻翻譯)、地理信息翻譯(高德、菜鳥)、實時溝通。

多語言處理:語種識別、自動預料獲取、全球化知識庫、衆包平臺、質量自動檢測、多語言測試平臺、多語言搜索方案。

達摩院資深算法專家駱衛華

爲了保障翻譯的準確,來確保交易順利進行,阿里巴巴從算法、數據、工程三個維度入手,不斷攻克難題。

每次購物節都是一場展示實力的大秀

阿里巴巴憑藉不斷探索和高度自研

把過硬的技術實力展現在大家面前

給大家帶來了更好的購物體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