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整部剧里,命运最悲惨的其实是官家。表面上他似乎是一个不错的君王,对内恭顺孝敬,对外励精图治以仁治国。但是因为年少经历的一些事情导致性格上有不成熟的一面。总之人无完人,加上赵祯一生子嗣单薄,晚年会更加重他的一些伤感情绪。剧里面没有重点渲染,但是仔细品还是能品出来的。

首先就是赵祯少年时期的生长环境其实是不如意的。自己的生母出身低贱,自己作为皇后养子平时受到很多约束。其中之一便是不能同自己的生母相认。当时郭皇后这样做是出于她的私心,不过因此导致生母的死这件事还是让赵祯难过了很长时间。因为没有孝敬亲生母亲这件事后来还成为他一生的心结。

年少的时候缺乏母爱和父爱,全凭自己坚强的内心苦撑到成年继位。这样的好处是赵祯从很小的时候起就能察言观色,对人性的理解把握得很通透。甚至还学会了权力相互制衡的帝王之术,这些都是细枝末节。最重要的是,经历生活磨难的赵祯还保留一丁点少年感。这种品质很可贵,但是又让他在某些事情上显得很不成熟。

比如人到中年的赵祯迟迟没有子嗣这件事情,在现在看来完全不是问题。帝王没有子嗣完全可以娶妻纳妾,可赵祯却更愿意相信是自己之前没有孝敬亲生母亲导致的。在这一件事情上还固执到近乎疯魔,晚年更是因为这件事绕不开,说话办事处处受到阻碍。

说起说话办事受到阻碍这件事,其实从赵祯还是少年的时候就已经适应了这样的环境。一开始是看望生母受到阻碍,然后自己上台亲政想要大展拳脚,改革政策受到群臣的反对。这些还都是大事,小事更是不胜枚举。赵祯一生都在被别人阻碍中度过,说话做事都要看别人的脸色,更要顾全大局。

所以基本上中年时期的赵祯,虽然也做成了几件利国利民的大事。但是从整体来看,其实还是不得志的。如果自己说话做事的时候没有那么多阻拦,那么历史上的赵祯完全可以和三皇五帝比肩。可惜造化弄人,赵祯一生再怎么努力,还是有以上这些的不甘心。

而造就赵祯这悲惨的一生的,说起来也就是被孝心,爱情和执念这三样东西拖累。年轻时候没法为生母尽孝产生了扭曲的心结影响他一生。中年的时候有能力选择爱情的时候却被爱情迷惑了头脑,以至于差点错过曹皇后的真心。至于执念,则体现在子女身上最多,一心想让徽柔嫁给表弟李玮,没想到最终还是害了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