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百強城市#副省級城市,目前全國共有十五座,這其中自然包括五個計劃單列市,從區域分佈來看,華東地區最多,有六座,另外就是東北區域,有四座。而華中、西南和西北均只有一座,這些個副省級城市,要麼是省會城市,要麼就是計劃單列市,要麼就是特區,他們的發展對全國大局有着重大影響。

配圖

2019年早已過去,那麼這十五座副省級城市的經濟成績怎樣呢?我們首先來看下經濟總量的情況。

按照之前的資料,2019年全國GDP超萬億的城市共有17座,這其中,副省級城市有八座,他們分別是(括號內爲增速):深圳市26927.1億元(6.7%)、廣州市23628.6億元(6.8%)、成都市17012.7億元(7.8%)、武漢市16223.21億元(7.4%)、杭州市15373.0億元(6.8%)、南京市14030.2億元(7.8%)、寧波市11985.1億元(6.8%)、青島市11741.3億元(6.5%)。

從去年的數據來看,廣州與深圳之間經濟總量之差距已越來越大,深圳已超廣州三千餘億了,而廣深兩地的經濟總體量已超過五萬億,單獨拿出來比較的話,比四川省還多,比省份經濟總量位居第五位的河南省也只差三千餘億元了。

另外的七座副省級城市,GDP全都在五千億元以上的水平,分別是:大連市7001.7億元、廈門市5995.0億元、瀋陽市6470.3億元、長春市5904.1億元、哈爾濱市5249.4億元、濟南市9443.4億元、西安市9321.2億元。

這其中,濟南和西安已經是接近萬億級了,副省級城市總共只有15座,GDP超萬億或接近萬億的就有10個了,可見,副省級的頭銜可是實打實的,實力普遍很強。

配圖

這些副省級城市,從城市人口的角度來看,全都是大城市、特大城市乃至超大城市,從產業構成來看,是不是都是以第三產業爲主呢?從去年各市GDP中第三產業增加值的數據來看,第三產業佔比普遍都較高,廣州和深圳兩市,廣州第三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高達73.7%,而深圳則不太一樣,第三產業增加值的比重只有60.9%,這也能看出來,深圳的製造業也還是牛的,第二產業的增加值超過萬億元。

成都和武漢第三產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分別是:64.4%、60.8%。

其餘的十一座城市,三次產業構成中第三產業的佔比分別爲:哈爾濱市67.7%、青島市60.88%、寧波市49.1%、大連市53.46%、廈門市58.0%、杭州市65.1%、瀋陽市61.9%、長春市51.8%、南京市62.0%、濟南市61.8%、西安市63.0%。

從上述數據可以很直觀的看出,各副省級城市中,廣州市的第三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是最高的,超過70%,廣州經濟對第三產業的發展依耐性更大,也自然是廣州經濟發展的絕對主導。

佔比最低的就是寧波了,不到50%,可以看出,寧波經濟第二產業比重很高。

配圖

文中配圖源於網絡,僅供參考,版權歸屬原作者;文中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的理解,不作爲決策參考的依據。

山野老王城市聚焦系列原創作品,百家號首發,歡迎訂閱百家號:山野老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