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山東區域發展的三大戰略來看,日照屬於膠東經濟圈的成員城市之一,從人口以及區域面積來看,在地級市中算比較小的那種,依據去年的數據,全市戶籍總人口308.21萬人,而常住人口數是294.90萬人,兩項數據一比對,很容易看出,就整個日照市來說,人口還是呈現淨流出的特徵,其流出量超過10萬人的規模。

配圖

去年的日照,全市完成GDP1949.38億元,增速是7.2%,關注日照經濟的朋友很容易就看出問題了,日照的經濟總量咋還不到兩千億呢?好像不對吧!

爲此,山野老王找了一下最近幾年該市GDP的快報數,2016年到2018年這三年,其GDP分別是:1802.49億元、2002.65億元、2202.17億元,也就是說通過去年的四經普後的生產總值修訂,日照的經濟總量一下子回到了三年前的水平了,面對如今的經濟形勢,那麼今年的目標應該是重回兩千億吧!

那麼去年各縣區GDP的表現呢?兩縣兩區的數據分別是:東港區571.32億元、嵐山區490.26億元、莒縣374.25億元、五蓮縣194.13億元,當然了,這裏的數據不包括開發區、高新區等各大功能區去年的GDP。

從GDP產業構成的角度來看,第二產業增加值最高的是嵐山區,達到302.90億元,當屬典型的工業經濟強區;第三產業增加值最高的是東港區,達到391.30億元。寫到這裏,我們怎麼才能知道哪些地方是這座城市的中心城區呢?一般來說看該區域第三產業增加值的絕對數以及全市佔比就可以了,這是一個很簡單的辨識標準。

配圖

GDP聊完了,我們再來聊聊居民收入的話題,總的來看,日照的經濟體量不算很大,那麼城鄉居民收入的水平怎樣呢?

從去年的數據來看,在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收入這一數據的表現上,全市所有縣區均在全國平均水平以下,具體來看,分別是:東港區36823元、嵐山區36081元、莒縣29219元、五蓮縣29387元。

最高的東港區,比全國平均數還要低五千多元,城鎮居民增收是擺在日照各地的一大重要任務啊!

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方面,日照四縣區的數據分別是:東港區15922元、嵐山區17524元、莒縣16599元、五蓮縣16858元。

去年國家統計局公佈的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數是16021元,從這個角度上看,日照還是不錯的,只有東港區低於這一水平,其他的都超過了。

也可以這麼去宏觀的去理解,日照的農民收入還是可以的,但城鎮居民的收入還有待提高,朝着全國平均水平邁進吧!

配圖

文中配圖源於網絡,僅供參考,版權歸屬原作者;文中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的理解,不作爲決策參考的依據。

山野老王城市聚焦系列原創作品,百家號首發,歡迎訂閱百家號:山野老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