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週一都心情不好,然後想了一整天也不知道寫啥好。

剛好看到CBA比賽重開的新聞推送,忽然就突發奇想了……

別看小編我是個妹紙,以前在學校我也校隊的!不過咱們今天不是聊籃球,畢竟我是幹牙科的,總不能跨界恰飯對吧!哈哈哈~

其實說到這籃球,最讓球迷朋友“心驚膽戰”的莫過於“逆轉”,因爲這是一件既刺激難度又很大的事情,能做到的球隊寥寥無幾。然而換個場景,來到咱廣大口腔的牙醫診室,身處醫生與口腔疾病的比賽當中,你就會發現籃球場上的逆轉其實根本不算什麼。

這裏我想說的就是:牙槽骨!也就是牙根的家!

牙槽骨就好比是土壤,牙齒就是被土壤滋養着的樹木。如果樹倒了,土壤也會隨之板結沙化,最終造成水土流失,牙槽骨也一樣,會慢慢萎縮吸收,然後牙槽嵴高度下降,會在患者脣部造成塌陷感。

所以很多缺牙患者就診時,都會問我們醫生:牙槽骨吸收可以恢復嗎?

首先我們來看看百科書上是怎麼說的——牙槽骨是屬於沒有骨髓的一個突出部。劃重點“沒有骨髓”,這就說明了:當人體的骨骼系統發育定型後,牙槽骨的生長基本依賴包裹它的牙齦組織來供養。

如果當牙齦自身因營養不足而出現老化或萎縮的時候,對牙槽骨輸送營養的能力日趨下降,牙槽骨也就隨之發生萎縮變短。

另外又或者當牙齒缺失後如果沒有得到及時的修復,相應會造成的後果——就是缺牙處的牙齦會慢慢萎縮,牙齦萎縮後就不能再像從前一樣緊緊包裹鄰牙的牙根了。

長期下去的結果就會導致牙周組織也被暴露出來,口腔中的各種細菌(尤其是厭氧菌)及牙結石直接侵襲牙周組織引發牙周炎。

牙周炎又會反過來加劇牙齦萎縮,影響牙齦輸送養分的功能,進一步加速牙槽骨被吸收的過程,這也就形成了一種惡性循環。

所以,口腔醫學方面早已認爲,牙槽骨吸收是一個不可逆的現象,患者讓醫生解決這個問題,無疑就是讓一支第四節落後50分的球隊去逆轉對手,難於上青天啊!

正是由於牙槽骨一旦被吸收就不能再生,怎麼拯救也不能恢復原來的健康程度,因此我們的缺牙患者,就更加應該提前做好預防和護理,及時修復缺牙,也就是常說的“種植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