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華北五省繼東三省之後,相繼陷入日本帝國主義之手,全國籠罩在日本帝國主義的淫威之下,抗日戰爭全面開戰已迫在眉睫。在中華民族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一大批仁人志士倡導國共聯合抵禦外敵的主張。

面對內憂外患的局勢,全國同胞的抗日呼聲越來越高,先聲“攘外必先安內”主張的蔣介石,在重壓之下也不得不改變昔日的策略,開始將矛頭轉向了大日本帝國。爲了聯合抗日,他希望借共產黨以聯合蘇聯,以蘇聯以對抗日本。

這一時期,是繼一次國共合作失敗之後,國共之間的二次合作,國共兩家人士經過十多年的明爭暗鬥,又開始頻繁的祕密接觸,站在了同一條戰線上。

覃振

也是這一時期,在國軍中湧現了一大批不計前嫌,立場堅定,忠於祖國的愛國人士,爲國共合作,以及抗日救國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覃振就是其中之一。

一,力主聯合抗日

覃振1885年出生於湖南桃源縣,與宋教仁、胡瑛並稱“桃源三傑”,早年以推翻滿清爲目標加入新華會;1905年孫中山創立同盟會後,他作爲第一批會員加入,並出任總部評議員,此後一直追隨孫中山左右。

1916年受孫中山指派在湖南組織義軍討袁,1921年任總統府參議官兼法制委員。1922年他作爲國民黨黨章的起草人之一,其能力和才華再一次得到肯定。到1924年,他已經在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爲國民政府執行委員,負責湘、鄂、陝、甘等地政務工作。後來又被選爲國民政府司法院院長。

他已經成爲國民黨名副其實的高層領導。

但他滿懷一顆愛國之心,決心要以畢生之力,爲偉大的祖國而貢獻自己的力量。國共合作前,他便親筆致信當時的陝甘寧邊區政府主席林伯渠,信中明確了自己是一名中國人的立場,儘管身爲國民黨,但祖國大難之際,應破除黨系偏見,一致對抗外敵。

信中闡明,他痛恨日本帝國主義的無恥囂張氣焰,主張聯合蘇聯以抗日,在社會主義陣營面前,一切帝國主義皆爲敵人;他將希望寄託在中國共產黨人身上,並強調願意赴湯蹈火從其後的決心。

這之後的國共聯絡,便由於這位在國民黨內部德高望重的元老的努力,而變得輕鬆了很多。在國共聯合抗日的這件事上,他表現出了在帝國主義面前崇高的愛國精神,爲聯合抗日的進程推波助瀾,覃振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不僅如此,他還多方營救我黨的要人。

二,營救我黨要人

1936年,時任蘇區稅務局長和國家銀行代行長的李六如被國民政府逮捕,並被判處死刑,他得知這個消息後,火速寫信給當時的國民黨江西省主席熊式輝,希望免除李六如的死刑,並保釋他出獄。經過覃振的努力,李六如於1937年3月獲釋,並被覃振安排專人送到了延安。

李六如後來在建國後成爲中華人民共和國檢察署副署長,成就之高,卻也不能忘記這位曾經救過他性命的大恩人,若不是當年覃振冒着被免職甚至危及生命的危險解救了他,便不會有他後來的輝煌成就。

李六如

要知道,雖然蔣介石在重壓之下答應聯合共產黨抗日,但心裏還是時刻想着消滅共產黨人,況且以蔣介石的心機和爲人,對於站錯位的國民黨要職人物,他也一定不會心慈手軟。

覃振幫助和搭救過的共產黨人衆多,除了李六如之外,還有一個響噹噹的人物,他就是後來和覃振結下深厚友誼的林伯渠。

1946年,抗日戰爭已經結束,蔣介石悍然撕毀“雙十協定”發動內戰,在國統區大肆搜捕和屠殺共產黨人。林伯渠是我黨早期的重要領導人,又任陝甘寧邊區主席,其在上海的家屬處境十分危險,在這人命關天的緊要關頭,又是覃振出面解救了林老的家人。

1946年的一天晚上,覃振獲悉從南京國民政府傳出的消息,要抓捕共產黨要人及其家屬,覃振即刻命令警衛和司機開着他特許的汽車前往上海駐地的林公館,將林老的家人老小送到吳淞口上海招商局的109號客輪裏,使得林老的家人免遭一場劫難。

三,轉共未成,心願未了卻已死

1938年,共產黨人在長沙組織了中蘇文化協會進行抗日活動,當時的湖南省主席何健及其國民黨人對這一抗日組織進行了百般阻撓,很多共產黨人身處危險境地,隨時面臨被捕甚至被殺害的可能性。

覃振爲了掩護該協會的活動,自願擔任中蘇文化協會的湖南分會長,以保護共產黨人的安危。在此期間,他幫助了很多共產黨人,這其中包括後來建國後第一政協委員的翦伯贊。

覃振墓

翦伯贊後來回憶說:“那時候覃振掩護了我,在經濟上給了我大量支持。”

1947年國共和談破裂,他義憤填膺,隨後他辭職到上海隱居,期間,有黨人來看望他,令他欣喜非常。

此後覃振曾要轉共,繼續報效祖國,他的子女曾回憶說:“等我把病養好,我要到解放區去。”但是這位飽經風霜的愛國老人,卻沒有等到那一天就病逝了,唯一的心願未能達成不免成爲他人生的一大遺憾。

作家田漢,含淚寫下了“悼覃理鳴先生”七律詩一首,以紀念和緬懷這位共產黨的老朋友。 “革命未成天未曙,落花如雨吊斯人。”形容百花墜落在爲這位老人送行。

覃振病逝後,國民黨元老於佑任、居正等聯合打報告,請求予以國葬。蔣介石一面公開致電悼念,一面惡狠狠地說“還是請毛潤芝爲他國葬吧。”無奈之際,湘籍友人、國民黨元老周震鱗等,將他歸葬長沙嶽麓山,和他的老友黃興、焦達峯、陳天華、禹之謨等長眠一處。時隔一年後,國民政府通過了覃振等六先烈國葬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