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墨西哥、挪威以及爱尔兰在联合国的投票中,获得广泛支持,取得了联合国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的席位。

联合国是世界上影响力最大的一个国际性组织,而在联合国内部,安理会通常被认为是主导联合国走向的核心组织。

安理会有大家熟悉的五常国,分别是中国、美国、俄罗斯、英国和法国。这五个常任理事国的席位是靠二战的功劳获得的,也同样是对世界话语权的再次分配。

除了这5个常任理事国,安理会还设置了另外10个非常任理事国的席位,通过选举产生,任期2年,每年轮选5个。其中亚洲地区分配名额为2个,印度此次参选,也是角逐亚洲这个唯一名额。

虽然是唯一一个名额,但是印度却不用担心自己,因为印度的当选是板上钉钉的事情。早在去年,印度就已经得到了包括中国和巴基斯坦在内的亚太地区55个国家的一致支持。

也就是说,此次亚太地区的“非常国家”选举,印度是唯一的参选国,当然了,想要获得选举,那么,仅凭亚太地区的选票还不够,还需要其他国家的支持。不过,凭借印度近些年在国际舞台上的活跃度,想必也没有其他国家一股脑的都去投弃权票,又没有其他国家可支持,大家只能卖个人情给印度了。

所以我们看到,印度以184票的得票数当选,而同样当选的其他三个参选国挪威得票130,爱尔兰得票128,墨西哥得票数187票,墨西哥之所以同样获得那么高的票数,也与墨西哥是该地区唯一一个参选国有关,爱尔兰和挪威票数低这与该地区竞选国较多,导致票数分散造成的。

自1950年以来,这已经是印度第8次入常了。从次数上来看,频率也是非常的高。不过随着印度近些年的崛起,印度的野心也逐渐膨胀,已经不满足于仅仅当个“临时工”了,所以我们看到印度这些年,一直在推动联合国改革,想要给自己谋求一个“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

不过印度想要实现这个愿望,恐怕困难不小。

1994年,印度以自己是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世界主要经济体,并为世界作出了不小的贡献为理由,要求担任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并要求联合国改革,将安理会成员扩展到25个。结果是碰了一鼻子灰。

后来印度另辟蹊径,不再单打独斗,转而拉拢日本、德国、巴西这三个难兄难弟,试图组团入常,虽然声势浩大,但是美国态度强硬,于是遭到美国二向箔否决票的降维打击,四大金刚全军覆没。

印度入常的根本目的是打破现有世界规则,改变既有的话语权分配,攫取更多的利益。但是我们知道,如今的世界规则是以二战成果为基础,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逐渐稳定下来的。这种分配机制是经过不断的挑战和调整形成的,印度虽然近些年也逐渐崛起,但是很明显印度还不是个一流大国。恐怕将来印度将日本、德国、英国这些国家甩在身后,才有可能打破这种规则。

然而我们看到,印度虽然在国际舞台上也出了一些力,但是印度和周边国家长期陷入冲突,容易情绪化的挑衅他国,丝毫没有大国形象。再者,印度对于很多国际条约不管不顾,如印度不愿意遵守核不扩散体系是一个非常重大的问题。

所以,虽然美俄英法都曾经表示支持印度担任常任理事国,但是却都表示不能给予印度一票否决的权力。由此可以看出,现如今的权力分配,印度还不具备后来者分羹的能力。也没有人愿意让出自己的核心利益的打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