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濒海战斗舰抵近西卡佩拉号勘探船附近

复杂难解的南海问题从来不是单纯依靠单一手段就可以解决的,这些问题涵盖了领土主权、海洋权益、大国竞争等诸多层面,既有中国与其他当事国之间的矛盾,也有东南亚国家之间的纠葛,更夹杂着以美国为代表的域外国家的干预。在如何解决南海问题上,外交、军事、经济乃至行政手段缺一不可。不过,上述手段在不同环境下哪个更重要却存在较大争议。

在美国铁了心将南海作为中美竞争的重要场所,不断强化在南海地区军事活动和军事存在的背景下,没有相应军事手段做支撑的中美互动很可能变成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的境况。而在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互动进程中,是否也需要复制这种模式?东南亚国家如何看待中美竞争,它们对中国有哪些期待?近日,美国智库CSIS研究员以及马来西亚学者撰文,建议中国转换思路,通过“软的一手”赢得地区国家尊重。其观点如下,以供参考:

哈里森·普雷塔:中国可转换行为方式展示南海领导地位

作为美国智库研究员,Harrison Prétat认为过去十年里,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果断的,有时堪称冒险的单方面行动,在南海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中国在西沙和南沙群岛进行的岛礁建设已经成为影响战争与和平的战略资产。这些前沿基地与常态化执法巡逻以及庞大的渔船队伍一起,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覆盖整个南海的感知能力。这些岛礁还可充当跳板,使中国的影响力扩展到东南亚,太平洋和印度洋。

中国的思路似乎是将这种海上优势转化为在南海争端中的事实性胜利。例如,中国海警执法力量日益自信,旨在将越南,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等国在九段内的油气资源开采和捕捞作业成本提高到难以承受之地步,通过压缩其他国家的活动空间彰显中国的南海主张。中国在与东盟国家进行的《南海行为准则》谈判也取得了地缘政治上的重大胜利。该谈判的重要基础之一是中国努力获得对其他当事国与域外国家进行联合军事行动的否决权,并规范东盟国家与域外国家在南海进行的石油和天然气合作。

尽管中国取得了诸多成果,但想获得进一步胜利将愈发困难。去年至今的多起争端清楚表明,东南亚当事国没有放弃其南海权益声索,相反,它们似乎在压力之下变得更“坚强”。

无论马来西亚还是越南,它们继续在南海进行新的单方面油气勘探活动,在遇到中国海警船执法时不约而同地部署了本国海军和海岸警卫队舰船与之对峙。2020年1月,印度尼西亚与中国就南海南部的渔业捕捞问题发生激烈摩擦,印尼方面部署战斗机,军舰和600名军事人员向中国渔船以及护航的中国海警船“亮肌肉”,印尼总统还专门前往纳土纳群岛“维护印尼对其专属经济区渔业资源的主权”。甚至是与中国保持密切关系的菲律宾,也缓慢而持续地进行中业岛扩建工作。

中国的强硬行动似乎没有成功,反而激起了其他当事国的反弹。如果这种行为方式继续,其结果很可能是中国具备的实力优势被过度发挥和浪费,结果适得其反。如果中国约束其海警力量的巡逻,认真考虑与其他当事国达成资源共享“共同开发”的协议,就可以有效锁定迄今取得的成就,同时为改善中国与东南亚关系以及在该地区发挥更大领导作用奠定基础。

马来西亚勘探船驶离万安滩航迹图,该船目前已经返回砂捞越州港口。

中国在东南亚地区收获朋友和合作伙伴的价值远远超过争夺渔业资源,石油,天然气和赢得意气之争。南海的渔业资源已经处于匮乏的危险之中,过去20年捕捞率下降了75%,中国不得不建立全球最大的远洋捕捞船队在开赴遥远的国际水域进行捕捞。此外,南沙群岛海域的天然气资源远离中国大陆,开采成本与经济收益不匹配。

与上述经济利益相比,削弱美国在该地区的同盟体系是一个更为实质的目标,但中国的海上行动正在损害这一目标的实现。试想,中国海警船持续不断施压压力,迫使东南亚国家停止油气开采和渔业捕捞,只会激起这些国家民众的情绪对立,这对于加强中国在本地区的领导地区而言绝不是好的宣传材料。

如果中国要扮演更大的地区领导角色,不能通过强制来实现,相反,可以通过宽宏大量的态度和经济文化力量的自信来实现。想象一下,如果中国愿意与东南亚国家达成妥协并建立资源共享协议这将挽救南海的渔业资源,并允许所有当事国获得油气开采权,那么其他国家还会在与中国合作时有所保留吗?中国可以通过经济影响力促进与这些国家的深度接触,加强经济与文化合作能够创造更广泛和深层次的共同利益,这将使中国成为东盟不可替代的合作伙伴。

如果中国重新调整南海行动方式,也会消除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对“中国有意挑战现存国际秩序,有意成为修正主义国家”的指责。从国际社会角度来看,中国在南海的行为方式是是其他国家观察中国如何崛起的重要窗口,也是对中国和平崛起的重要考验。如果中国不惜一切代价来控制九段线内的所有岛礁,而无视其邻国或国际社会对此有何看法,那么在亚洲和世界范围内那些抹黑中国的观点将被证明是正确的。国际形象的破坏也会大幅增加中国与其他国家竞争的成本。

南海紧张局势:马来西亚的战略困境

Ngeow Chow-Bing是马来亚大学中国研究所所长,他就刚刚结束的中马越三方对峙事件阐述了马来西亚对中国的期待以及对美国军事干预的纠结心理。

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租用西卡佩拉号(West Capella)石油勘探船在万安滩附近海域进行长达半年的作业引发了马来西亚、越南和中国的三方对峙,对峙持续到今年5月中旬随着勘探船撤离才结束。三方对峙的紧张局势在4月份达到顶峰,这一时期中国向南沙海域派出海洋地质8号调查船,美国海军舰船也直接进入相关海域拉偏架。

大马勘探船撤离后,越南渔船“一路相随”

需要指出的是,对峙首先发生在马来西亚和越南之间,由于ND-1等油气区块位于越、马两国“大陆架重叠区”,越南率先派出武装渔船对大马船只进行持续跟踪监视。然而在多数西方媒体的叙事里,越马对峙很快变成了中马对峙,随后美国海军公开介入这一事件。4月20日,美国海军两艘军舰和一艘澳大利亚护卫舰抵近对峙海域“支持马来西亚”,之后数周时间里美军濒海战斗舰多次从新加坡出发驶入西卡佩拉号勘探船周边水域。5月12日,勘探船离开该海域,三天后中国调查船离开,对峙结束。

马来西亚学术界和官方智囊团就此事进行了广泛辩论,一些人主张与中国和解增进双边关系,另一些人则要求与美国进行更深层次合作以对抗中国。但是,大多数声音继续支持谨慎态度,避免因为微小事件导致不可挽回的战略失误。上述三种观点代表了马来西亚国内的不同声音。

就此次事件而言,马来西亚对美国军舰不请自来至少持矛盾态度,至多是不欢迎。4月22日,马来西亚官员首先否认中马存在对峙,随后大马外交部重申“任何争端均应通过有关方面采取外交和相互信任的和平手段友好解决。” 这清楚地表明,马来西亚打算缓和局势,阻止事态升级。马来西亚长期以来秉持中立和不结盟立场,到目前为止,没有多少迹象表明新政府传统外交政策。

马来西亚政府的谨慎态度事出有因,除了中马两国密切的经济合作,还包括强烈的焦虑感。在中美关系日益紧张的背景下,尽管马方对中国的南海行为有不满,但总体而言并没有将中国视为安全威胁,全面对手,意识形态敌人或任何类似表述。不论政治背景如何,马来西亚决策者通常认为加入史诗般的新冷战不符合本国利益。因此,在南海问题上,尽管马来西亚担心中国的自信,但它也同样担心“大国竞争加剧和行动升级”。马来西亚新发布的国防白皮书第2章第9段写道,为了避免中马将具体争端与广泛的地缘政治斗争联系在一起,需要通过冷静谨慎态度处理具体问题。马来西亚决策者还没有做好与美国建立更深层次的军事伙伴关系的准备,也不想与美军不受欢迎的军事部署扯到一起,以免被中国误解。

但是,马来西亚的战略困境并没有消失。另外两种观点特别是引入美国力量在马来西亚同样受众广泛。马来西亚国防部门和战略研究界(甚至舆论界)充斥着对中国南海行为方式的不满。他们中的很多人希望看到美国和马来西亚建立更紧密的军事伙伴关系来威慑中国。一些海军军官希望加强美马防务关系,向中国展示强硬决心。

中国南沙岛礁部署的作战装备针对谁,美国与东南亚国家应当清楚

面对实力强大的中国,马来西亚有增强威慑能力的内在需求。虽然它不希望陷入中美之间的战略竞争,但可以加强马来西亚海军的现代化建设。此外,任何关于南海争端事件的舆论传播都会增加支持强硬立场的民众数量。民族主义情绪与社交媒体时代的公众监督使得马来西亚政府继续保持微妙平衡变得越来越困难。(原文结束)

对于建议中国在南海采取“温和”态度的观点,易评君的看法是:首先,中国的强硬立场与行动针对的是域外国家此起彼伏的敌意行为,包括美国海空军在南海频繁的舰机抵近侦察、情报搜集、战法更新以及“航行与飞越自由”。正是由于美国战略重心东移和军事干预,南海局势才会风高浪急。

其次,中国有区别地对待域外国家与本地区国家破坏现状的行为,例如,中国南海岛礁部署的鹰击-12与红旗-9以及电子干扰系统等先进作战装备并不是给东南亚国家准备的。面对越南、马来西亚等国“抢油占气”,中国甚少派出军舰取而代之的是海警船等执法船只。这一点不应被东南亚国家所忽视,如果有意混淆的话,只能说明部分国家内心存在对中国不可明说的敌意。

第三,“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是中国首先提出的解决海洋争端的开创性方案,然而数十年过去,东南亚国家没有任何一个愿意搁置主权分歧,采取实质性的共同开发。近年来中菲之间就礼乐滩天然气开发进行多次磋商,项目迟迟未能启动就是源于菲律宾军方以及部分民众对于“主权”的迷恋。目前,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合作已然达到了较高层次,将经贸合作内化为政治互信,需要的不止是中国的单方面退让而是各国相向而行。部分国家一边打着借助美国制衡中国的算盘,一边要求中国单方面让步做出表率,这种美梦趁早醒了为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