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5月1日休漁期以來,已有近兩個月時間。市場上,水產養殖與加工企業站上舞臺,成爲休漁期間水產品供應的主力。

然而,記者走訪發現,相比往年,今年線下行情似乎有些淡。養殖戶和水產加工企業,也在積極尋求新渠道,開拓新市場。

喫貨少了,線下人氣仍待轉旺

6月22日,黃岩紅四農貿市場的水產品區,一些市民在挑選購買。相比冰鮮攤位,光顧養殖水產攤位的人並不多。

一個攤位老闆告訴記者,沿海地區的人,口味上會更偏好海鮮,休漁期生意增量並不十分明顯,愛喫海魚的人仍然有豐富的冰鮮產品作爲鮮魚的替代可以選擇。而蟶子、扇貝、蚶等貝類養殖水產品,正值品嚐的季節,人氣稍高,但相比往年,大家“買鮮”的熱情似乎沒那麼高漲了。

在臺州市水產品交易中心市場,市場部經理金建國介紹,進入休漁期之後,各類冰鮮仍然是批發市場上的主流選擇,養殖的黃魚、鱸魚、魷魚是比較受歡迎的種類。另外,釣上來的帶魚也作爲這段時間少見的新鮮海鮮,人氣不低。

“批發市場的價格,小號的釣帶10來元一斤,中上大小的30-40元一斤,個頭大的50多元一斤,菜場裏賣得更貴。台州人還是喜歡喫海魚。”

“這段時間,市場的客流是比較少的,八九月份纔是台州人真正要消耗海鮮的季節。相比往年,今年來市場的喫貨不見蹤影了。”金建國說,可能是受疫情影響,開年後就沒見過大買特買的單子,但養殖戶的供貨量依然不減,“現在單位和企業食堂成了小黃魚、鱸魚等養殖魚的主要買家。”

線上開賣,探索銷售新渠道

浙江三特生態漁業發展有限公司是三門規模較大的集海鮮加工、水產養殖和漁家樂等業務爲一體的漁業生產園區。董事長王端紅表示,雖然進入休漁期,但受疫情影響,幾項業務回暖跡象不明顯。

“近幾年需求變化不大,但通過電商等方式進入市場的人越來越多,這也使得我們加開線上渠道。疫情之下,人們的消費意願相對低迷,酒店、飯店的需求也在下降,買的人少,價格也上不去,對蝦、蟶子的價格根本賣不起來。”王端紅感慨,壓力着實不小,但還得撐過去,寄希望於下半年的回暖。

“我們將海鮮乾貨做成附加價值高的禮包產品,線下主要供貨給本地的批發商,線上主要零售賣給內陸的消費者。擴開地域範圍,尋找潛在的買家。”王端紅說。

台州市歡益水產品商行是一家專注於銷售海鮮乾貨的40年老店,今年是其第一次觸網,開了家淘寶店。

“進入休漁期,炊皮、紫菜、烤蝦這類的‘大路貨’,稍微賣得好一些,像海蔘這類價格稍高的,就不怎麼賣得動。“老闆鄭偉崗說, 往年購買用於贈禮的訂單,今年減少了一部分,批發市場上生意也一般,來他這裏進貨的也少了。

鄭偉崗閒時經常刷抖音,看到有些人在上面拍小視頻、直播賣海鮮,也萌生了同樣的想法。因爲沒有任何電商經驗,他便從淘寶開始摸索,努力適應這種新型銷售模式。“最近網上的銷路也慢慢起色。做這行這麼多年,選貨看得準,品質高,價錢合理,網購又方便,不少網友都成了我們的回頭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