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5G技術在終端、企業和物聯網等的逐步使用,5G已被國際民衆所廣泛認可。論5G技術的領頭羊,當屬華爲。華爲從2009年起,就已經開始5G技術的研究,經歷十年的辛苦磨練,投入6000億的巨資,終得碩果。與華爲競爭5G 的公司,有中興,諾基亞,三星,LG,愛立信,高通,因特爾等。據相關專利部門報告顯示,華爲5G申請的專利數是3147件,位列世界第一;而三星申請專利數2795件,佔據第二名;中興申請專利數2561件,排在第三位;而美國的高通和因特爾只有少量1293件和870件,成績墊底。

因爲5G 是未來通信行業的主要方向,也是未來工業和社會發展的重要載體,美國5G的研究目前已經落後,擔心自身的國際地位受影響,於是出臺各種政策,打壓和限制華爲,令華爲的5G之路充滿坎坷。好在華爲5G十分強大,在各種打壓之下依然能夠繼續成長。美國擔心在5G的標準制定上可能會失去話語權,於是6月16日,美國正式宣佈“解封”華爲5G,允許與華爲有業務往來的美國公司和華爲共同制定5G網絡標準。

美國態度的轉變,無疑是因爲華爲5G 的足夠強大,面對美國商務部的“解封”,華爲也非常大氣的回應:在開放、公平、無歧視的情況下,華爲也願意與美國企業的同行一起,共同探討5G新技術,建立5G新標準。

這一次,美國選擇“服軟”的同時,也證明了華爲5G確實很突出,突出到連美國都無法避開的程度。而此時美國的跟隨者們,是否會感覺很尷尬呢?比如澳大利亞,日本,波蘭、新西蘭、英國、意大利、加拿大等,他們該何去何從呢?我們正在期盼這些追隨者們的下一步反應的時候,突然出現一個非常大的意外,一個與我們相鄰的亞洲大國---印度,於6月18日,在新德里電視臺宣佈:出於安全考慮,印度通信部決定不再使用華爲、中興等的通訊設備。而據ET telecom報道,一位印度高級官員表示,印度政府將禁止所有國有電信運營商使用華爲、中興等的電信設備,也可能會禁止私有運營商去使用華爲和中興的通信設備。

按照市場估計,印度的電信設備年市場規模可達1.2萬億盧比(約1114億人民幣),中國廠商如華爲、中興,市場份額佔據1/4(約278.5億人民幣)。其他3/4主要是愛立信、諾基亞和三星所佔據。印度的兩大電信運營商---巴帝電信(Bharti Airtel)和沃達豐(Vodafone)之前均在使用華爲、中興、諾基亞以及愛立信的電信設備。據悉,爲了開拓5G市場,華爲在印度的班加羅爾,成立了一個全球網絡運營中心和專業中心,並設立了兩個國際業務部門——全球解決方案服務中心和全球服務資源中心,用來管理和服務跨多個地區的海外電信客戶。而中興在印度也成立了23個辦事處,用於未來5G業務的佈局。

根據GSM協會預測,到2025年之後,全球將有超過14億的人口會使用5G服務,約佔全球總市場(已開發用戶+其他潛力用戶)的15%。屆時,中國將有超過30%的人口會使用5G,美國將有50%以上的人口使用5G,印度則會有3%的人口使用5G。未來十年內,印度或將成爲全球第二大5G市場。印度目前擁有超過6億的網絡用戶(3G+4G),已然是全球第二大互聯網市場。到2022年,印度的網絡用戶數量有望增加至7.62億,屆時的智能手機用戶數量將會達到5.26億。除了通信設備市場,手機市場的潛力也是巨大的。

此次印度政府的政策抵制,將會延緩華爲5G進入印度市場。但是從印度自身考慮,華爲的5G 設備製造均設在印度本土,不管是技術實力還是購買成本,華爲5G都是最具性價比的。有些分析師指出,如果禁用華爲5G,印度消費者除了會延緩使用5G服務,而且未來使用5G的成本也會大增15%~20%。這對於衆多本來就不富裕的印度消費者來說,無疑是一種打擊。況且,在當今新冠疫情肆虐的海外,除華爲中興以外的其他5G設備製造商,一些核心的通信零部件可能會因爲供應鏈的問題,導致5G項目實施進展緩慢。

或許,印度政府是要鼓勵他們的本土企業成長,但是在全球化的發展潮流中,只有建立在公平、公開的基礎上的發展,纔是最爲明智的。未來印度政府是否會像美國一樣再次改變態度,我們拭目以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