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中國傳統文化擁有着上下五千年的輝煌歷史,中國更是擁有着“四大古國”之一的美名。

中國文化可謂是博大精深,是世界上其它大部分國家難以匹敵的。中國的傳統文化滲透入人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無論是喫穿住行,還是爲人處世,種種現象都帶有中國傳統文化的影子。

其中,最爲著名的莫過於詩詞歌賦,中國的詩歌文化可以說是獨樹一幟,世界的其它國家在此方面是遠遠不及中國。中國上下五千年,所誕生的文人墨客數不勝數,唐詩宋詞元曲,都可謂是舉世聞名的藝術作品,令其它國家望塵莫及。

中國文人的藝術才華可謂是在世界名列前茅,足以名垂青史。古有李太白,杜子美,如今的文學家更是枚不勝舉,如魯迅,郭沫若等人都是不可多得的文學才子。而藝術繪畫方面,張大千,齊白石等人也非是常人可以比擬的。

然而,在那個時候,卻有這樣一個人橫空出世,他便是康生。康生在文學方面可謂是才高八斗,在書畫方面也是不容小覷。

但是,正是這樣一位不可多得的文學才子卻在當時遭到了不小的爭議,根本原因便是因爲此人過於自傲,認爲自己的文學才華無人能敵。也正是憑藉着這股傲氣,康生看不上郭沫若,書畫自比齊白石,這位奇人究竟是狂妄自大還是真有水平?

康生:自幼天賦異稟

康生於1898年出生于山東諸城的一戶普通人家,康生本可如同常人一樣度過平凡而幸福的一生。然而,天意弄人,康生恰好生於一個戰火紛飛的年代。

在那個混亂不堪的年代,中國那時的上級更是昏庸無能,毫無作爲,任由西方侵略者肆意壓迫中國的勞苦大衆,使得中國的廣大百姓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處於被受壓迫的狀態,但是,這些善良淳樸的人們面對持有火槍洋炮的西方侵略者根本毫無還手之力。

也正是因爲如此,康生也長期生活在他人的陰影之中。由於家境並不樂觀,康生年紀尚幼時便幫助父母料理家務。

在空閒之餘,他常常會在地上寫寫畫畫,與其他只知肆意玩耍的同齡孩童截然不同,康生似乎天生便對於書畫方面頗具天賦。就連他的父母有時也是難以置信,康生自小便寫得一手漂亮的書法,如果不是親眼所見,其他人根本不會相信此字是由一個孩子所寫。

康生:才華橫溢,令人望塵莫及

儘管處於那個水深火熱的年代,在革命之餘,康生也從未忘記練習自己的書法和繪畫,若是生於和平年代,康生很可能早年便威名遠揚。

但是,在那個充滿了炮火的年代,還會有誰去關注一個人的文學才華呢?對於普通人家來說,連維持生計都很是困難了。但是,康生還是盡力擠出時間,不斷地磨練自己的藝術水平。

儘管他的天賦的的確確稱得上是萬里挑一,但是若是沒有不懈努力,再好的天賦也毫無作用。於是,在處理完自己的本職工作後,康生常常挑燈夜戰,由於練習書法和繪畫所耗費的紙張更是數不勝數。

儘管這個過程讓他苦不堪言,但是藝術對於他來說卻是不可或缺的存在,也是他的精神食糧,在這個人人自危的年代,藝術創作是唯一一個能讓康生忘卻煩惱,沉浸於內心世界的工具。

也正是因爲對藝術懷有一份發自內心的喜愛之情,原本看似枯燥乏味的過程也讓康生感到甚是有趣。憑藉着自身的刻苦奮鬥,康生在書法繪畫上的水平也漸漸無人能及。

他甚至自創了一種字體—“康體”,直至現在依舊廣爲流傳,而憑藉着自己超乎常人的才華,康生曾經認真研究其它大家的書畫作品,希望能夠有所比較,以此來豐富自己的見識。

康生知道郭沫若與齊白石在此領域多有建樹,於是,康生起初也曾經潛心研究二人的書畫作品。

對於齊白石,康生稱得上是五體投地,畢竟齊白石的書畫至今也是少有人能夠與之匹敵,齊白石可以說是康生最爲佩服的書畫家之一,然而,對於郭沫若,康生就沒有那般尊敬了,康生認爲郭沫若在文學方面稱得上是功成名就,但是在書畫方面,卻對其嗤之以鼻,認爲他根本不過是略知一二,更不用提與自己相提並論了。

也正是擁有着傲人的才華,康生這纔看不上郭沫若,甚至在書畫方面自比齊白石

康生:才高八斗,不容置疑

這大概也是許多人不喜康生的重要原因,他們認爲康生過於狂妄自大,沒有半點中國文人特有的謙遜精神,也正是因爲如此,許多對康生心懷不滿的世人甚至公開發表自己的質疑,他們認爲康生不過是一個狂妄自大的人,他的才華根本沒有他所想象的那般超乎常人。

那麼,康生究竟是狂妄自大,還是真有水平?在我看來,人各有所長,憑藉着歷史所描述的種種事實來看,康生的的確確是一位鳳毛麟角的人才。他在書法繪畫方面的才華和貢獻至今鮮少有人能夠與之匹敵。

毫無疑問,他的確有驕傲的資本,望遍中國的藝術圈內,能在那個特殊的年代,依舊選擇進行藝術創作,且水平如此之高者,恐怕也只有康生。衆人對康生抱有懷疑的態度,大部分也是因爲康生過於自傲的態度,讓中國大衆所不喜。

比起過於驕傲的康生,人們更加傾向於風度翩翩的君子,不過這也是人之常情。

小結:

若是僅僅只談論藝術創作水平,那麼康生在中國的的確確算得上是不可多得的人物,他在書法繪畫方面的天賦也的確是不容置疑。

康生爲普及中國傳統文化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他將書法繪畫再一次搬到了世人的眼前,使得世人們再一次燃起了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興趣,康生無疑爲大衆進行了一次科普,使得原本即將消失的傳統文化再一次興盛了起來。

但是,這也同時警示我們,作爲中國人,我們應該主動地去了解自己國家的傳統文化,並且加以選擇地進行學習,絕不可將其拋擲腦後。傳統文化是中國精神裏不可或缺的一環,只有更好地學習中國傳統文化,我們才能更好地將其傳承下去,作爲中華民族至關重要的文化瑰寶。

而且,中國傳統文化也並非某些人口中那般毫無作用,它對於人們修身養性,培養氣質也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