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三国熟悉一些的都知道、刘备46岁时候三顾茅庐拜访26岁的诸葛亮时候、诸葛亮向刘备献上了《隆中对》,为刘备描述出一个战略远景、之后刘备也是依据《隆中对》开创出三分天下、其实作为刘备的祖上刘邦当初也有人为其分析天下形势、提出《汉中对》才拉开楚汉之战的序幕、最终开创四百年的大汉王朝。

为刘邦贡献《汉中对》的就是韩信、韩信早期投奔项梁、项羽,未得到任用、转投刘邦,经夏侯婴推荐,拜治粟都尉,经萧何保为大将。

韩信虽然是萧何举荐并被刘邦拜为大将、但一下子让韩信超越了樊哙周勃这些立过赫赫战功、从刀尖上爬过来的人、毋庸置疑,刘邦这样做肯定是带着极大风险的、等拜将仪式甫毕,50岁的刘邦就拉着25岁的韩信的手,急急入座,说道:「丞相数言将军,将军何以教寡人计策」?刘邦自然想考教韩信的真实水准到底有多深。有多深。当时,曹参樊哙、周勃灌婴等人也都列于左右,静看这韩信究竟是何方神圣。

从韩信而言,他对刘邦这种先给职位再面试的举动,肯定是感恩于心的,但压力也是等同的,因为一旦自己不能如刘邦之意,那出头之日就永不能再想了,甚至自己的那条小命也万不能奢望再留着了。

韩信没有直接说其他、反而反问刘邦、:“大王您一心东征,定是要与项王一决高下吧”?刘邦不暇思索,答道:“然”!“那大王您自认为在'勇、悍、仁、兵力'这四个方面能敌得过项王吗”?对于韩信之问,刘邦已显得有点窝火,但还是诚实说道:“寡人不如也”……

韩信见见刘邦如此也这才说道:“不怕大王见罪,臣也以为大王在这四个方面不如项王”。

“但是,臣毕竟曾在项王手底下干过,也曾细细品读这个人的行迹。臣以为,项王虽然叱咤一声、千人皆废,但却并不是一个懂得用人的人,因此,只能说是匹夫之勇;而仁义方面,项王做的确也不错,愿跟士卒同劳苦,甚至常因士卒之苦难而涕泣不已……可问题是,当百二秦关已属楚时,项王却又在一城一池上犹豫不舍起来,故由此来看,项王之仁充其量只能说是妇人之仁”!

“再来说说项王的其他错误甚至愚蠢的举措:定天下后,不以关中为都而选择衣锦还乡,自失地利;曾在除暴秦的同时又一路屠城,更坑杀秦卒20万,可谓以暴易暴,早失人心;不遵义帝之约而将其放逐,结果是上行下效,各地诸侯也纷纷以下犯上,争夺不休,是谓自招战乱”……

“由此来看,项王之强,强中有弱,甚至,弱才是致命的”!:“倘如今大王能反其道行之,大用天下良臣猛将,那何敌不破?得来城池尽封功臣,何人不服?借将士东归之心还定三秦、扶义东征,那何地不克?”“再何况,大王曾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秋毫无犯,而现在的章邯、司马欣、董翳三王,又恰是关中父老最为深恶痛绝之人,如此一爱一恨,大王东征胜负亦已定,而三秦既定,下一步便可图取天下了”!

韩信的《汉中对》是为刘邦描绘出一个、还定三秦东向与项羽争天下的宏伟蓝图、刘邦听了后,一下子成了韩信的忠实信徒、对于自认为得到韩信太晚了。就听从韩信的谋划,部署各路将领攻击的目标 。刘邦的后世子孙刘备,是《隆中对》的忠实信徒。刘邦和刘备都是从布衣起家,结果一个成功,一个失败,关键是《汉中对》远胜《隆中对》,韩信用兵远超诸葛亮。

韩信与刘邦的第一次对话。初看这番对话,可能觉得平平,但是细想之下,足够惊人。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25岁的韩信、拜将之前区区的一个治粟都尉,能将项羽、能将当时天下大势剖析的这般入骨三分……称其“兵仙”、“战神”都不够全面概括他的生猛。

韩信在项羽军营中待过、在他的《汉中对》中,字字指中项羽的致命要害。项羽打仗常常亲力亲为,对手下人不够放心,这和后世的诸葛亮有些相似。诸葛亮就是事无大小,皆亲自操劳,结果累死了。项羽手下的龙且、钟离昧、季布等人,都可以独当一面,项羽就是不给人家机会。项羽的勇气,虽然很足,但是再有勇气,也要吃饭啊。项羽最后为什么会自杀,他可是非常迷信武力的,关键的因素是,他饿了,累了,没有力气了。项羽的勇,只能是匹夫之勇。项羽在政治上是个白痴。他坑杀了秦军二十万,把章邯、司马欣、董翳三个又恰是关中父老最为深恶痛绝之人、任命为关中地区的最高领导、自然失去了关中百姓的心。

项羽战术与勇猛之上无人能敌、但战略上,就是一个弱者。他放着天下至关险要的关中,弃之不要,竟然定都无险可依彭城、并且凡事亲力亲为,等他一离开彭城、彭城就被轻而易举地攻下、项羽在楚汉战场来来回奔跑、最终失去的土地越来越多。

诸葛亮就不一样了,他并且没有在曹魏与江东待过、他的《隆中对》强调北方曹操的优越性和江东孙权的优势,没有指出人家的要害,并且诸葛亮做事情、军中凡是二十杖以 上的责罚,都亲自披阅、如此岂能培养出大将之人。

韩信虽然授计给手下,但是给了他们机动权,可以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在战争中极大地锻炼了自己的能力。他手下的曹参,从韩信身上学了很多东西,在实践中成长迅速,萧何之后,他做了大汉帝国的丞相。曹参在随军韩信之前,一直没有大的作为。

如果把的诸葛亮《隆中对》看成韩信的《汉中对》抄袭版、那么诸葛亮抄袭的并不好、汉中对是以刘邦还定三秦东向与项羽争天下、隆中对是先取荆州为家,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势继而图取中原、但《隆中对》是以益州为根基、等到天下有变、相机而动、由荆州与益州分兵出动、这本身也是学习刘邦与韩信各统一军,一个在主战场正面迎敌,一个在第二战场打外围。

但刘备与刘邦面对的处境完全不一样、刘邦备是在韩信攻占下汉中之后、二个分兵由刘邦带领人马牵制住正面战场上的项羽、韩信负责专业则开辟第二战场,扫平魏国、代国、赵国、燕国、齐国等诸地方、此时这些诸侯国虽然实力不弱、但他们如果不联合起来、还是比不过刘邦汉军整体实力、并且军事指挥上、无人能与韩信匹敌。

刘备就不一样、曹魏政治、经济、军事等多个领域完全碾压蜀汉、荆州离益州千里之遥,两地分兵的做法必然让刘备军团更加失去兵力上的优势、并且蜀汉方面、并没有韩信这样有战略眼光与指挥领导的将领、关羽出荆州不仅要对付、曹魏方面曹仁、吕常、于禁、庞德、徐晃等将领、还要防备东吴偷袭、因此结果很明显、关羽在荆州战场上取得初步胜利之后,孙权就做不住了,对结盟的蜀汉背后来了一刀、因此毛伟人都说蜀汉衰亡的祸根在于“隆中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