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雖然並不能像是一些文學作品一樣,成爲人們眼中的經典,但是在生活中我們依舊還是會提起,成爲人們眼中朗朗上口的一些話,這些話語被不斷地傳送,就像是一個小小的看不見的網罩一樣,不斷地瀝乾那些不順口的話語,留下來的都是經得起推敲的或者是能夠在生活中被人們所肯定的東西,無論是在什麼時候,一些膾炙人口的話語總是能夠在生活中成爲人們的眼中的經典。

在所有的俗語中,我們能夠分辨清楚是非對錯,人們總是清楚地將那些自己看不清楚的東西變得越來越清晰。於是便有了‘寡婦門前是非多’這樣的話語。在封建社會,哪怕是後來思想比較自由的民國時期,人們對於寡婦都是嗤之以鼻。不管是在什麼時候,人們看到寡婦首先並不是憐憫或者是幫助,而是使出自己的全身力氣去排擠他,去冷落她。

即便是在當今這個自由和包容的社會,人們對於寡婦還是有很多的詬病,覺得她水性楊花,不守婦道。覺得她應該是被亂棍打死,不應該存在於這個世界。人們對於寡婦總是存在了太多的惡意。在古代,寡婦這一輩子都不能夠改嫁,若是改嫁的話,那就是不守婦道。人們對於寡婦這個詞語好像一直都是一個貶義詞,總是帶着有色眼鏡再看她們。

失去了男人,寡婦也還是要生活下去的。在自給自足的農耕社會,若是出來的耕作的話,迎接他們的應該是無盡的謾罵和指責。總是覺得無論是做什麼事情,都是錯的,都是被人瞧不起的。寡婦一個人承受了太多太多。自古以來,一些諺語講究對仗工整,講究詞句嚴謹。於是人們總結出上半句‘鰥夫房頂炊煙少’。一個失去了妻子的鰥夫,一定是有了上頓,沒有下頓。於是他們房頂的炊煙肯定是少之又少。

俗語的總結代表了大多數人們的生活狀態,不一定是針對片面的,也不一定是表達出局部的,但是我們還是應能夠透過片面看到更寬廣的生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