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溪古镇位于云南剑川县东南部,距县城32公里,地处大理丽江香格里拉三大旅游区之间,镇里的寺登街在历史上一直是沟通东南亚、南亚、南诏和吐蕃的咽喉要道。

1976年,滇藏公路通车,汽车代替了驮马。马帮,这种最古老的运输方式,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寺登街这条见证了时代更迭和各民族交融发展的老街,一度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随着时代不断发展,道路建设四通八达,信息传播更加快捷。隐秘在滇西北的老街,因古朴的风貌、和善的民风,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2001年,沙溪寺登街被列入濒危建筑保护名录,为了恢复茶马古道集市的风貌,寺登街开始了修复工作。

为了让老街再现茶马古集市的繁荣风貌,人们让出房屋,住进临时住所。虽然生活受到了影响,但老街人却没有抱怨,在他们看来,只有个人的一时付出,才能换来大家共同的美好日子。

经过六年多时间修复后的老街恢复了原来的面貌。麻石小路,稻草土墙,隼牟结构的房屋,寺登街人依照祖先的智慧,取材自然,恢复家园,曾经热闹非凡的茶马古集市风貌,又原汁原味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如今,来寺登街旅游的人越来越多,老街居民开办了商店、茶馆、民宿,游客来到这里,尝八大碗,听白族调,喝普洱茶,感受茶马古道的风采。

旅游的同时,也带动了当地特色农业的发展,沙溪地参就是其中之一。年过古稀的杨阿姨从事地参行业已有三十多年。1995年,刚开始经营地参时,她带着自己的产品去外地展销,有一家公司订购了十吨,乡亲们都觉得这是一笔大生意。但让大家没想到的是,发货后对方却迟迟没有付款,杨阿姨被骗了,欠下了15万元的债务。

那段时间,杨阿姨不知该如何面对乡亲们,整天躲在家里不出门。有一次,家里传来了敲门声,她以为是有人来要债,就躲在家里不敢出声。过了很久,听门外没了动静,她才偷偷打开门。让她意想不到的是,家门口多出了几十袋地参。左邻右舍这家给几袋,那家给几袋,是自愿帮助杨阿姨的。

一人有难,众人相帮,乡亲们不但没有责怪她,反而都把地参赊给杨阿姨,支持她重新开始,什么时候赚钱了再还。有了大家的帮助,杨阿姨继续做起来地参生意。经过了近十年的努力,才把欠款还清。在这个过程中,她开拓了一个庞大的市场,在她的带领下,当地有四百多户村民种起了地参,每年都有三百吨产量。

2016年,地参行情差,收购价远远低于往年,很多种植户亏本出售。看到这样的市场行情,杨阿姨不但没有压价收购,反而以高于市场的价格,把乡亲们的地参全部收了进来。那一年,明明可以大赚一笔的杨阿姨,反而亏损了五六十万元。

知道了这件事后,种植户都很感谢这位善良的大妈,在以后的经营中,每当她资金周转紧张时,都会主动提出赊账,形成了互信的合作关系。如今,在老街人的共同努力下,沙溪地参已经销往全国十五个省市自治区,特色产业逐步发展起来。咱们中国人常说“舍得舍得”,能否正确对待“舍”与“得”,体现的是咱们中国人一种人生的大智慧。

沙溪虽已成为旅游胜地,但这里与其他地方不同,这里并没有过度的商业化,没有千篇一律的旅游商业的喧闹,来到这里的游客喜欢在老街走走,体会一份静谧的时光,感受茶马古道的田园生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