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所周知,五代是唐朝滅亡後中原先後出現的五個政權,即後梁、後唐、後金、後漢、後金,此外,中原地區還有許多分裂政權,即前蜀、後蜀、南唐、吳越、南吳、楚、漢等10多個分裂政權,後來被歷史學家統稱爲“十國”,公元934年,蜀王孟志祥成爲成都皇帝,他的名字叫明德,他的國家是蜀,他的歷史被稱爲“後蜀”,今天,我想談談考古學家發現的後蜀王陵。

2010年11月,四川省成都市文物考古隊在龍泉驛區石嶺鎮青龍村附近進行文物勘查時,意外發現一座大型磚室墓,隨後在文物另一側繼續勘查,並向對方上級文物部門報告,經上級文物部門批准後,當地文物部門應立即組織考古人員對大墓進行發掘,在勘探過程中,專家發現了一個直徑約1米的盜洞,幸運的是,由於墳墓裏有水,盜墓賊沒能進入墳墓。

經過5個多月的考古發掘,這座沉睡數千年的大墓再次出現在天空,經過20米長的墓道,一扇高高的磚拱墓門出現在隊員們面前,穿過墓門時,一個長15米、寬18米、面積約270平方米的墓室被彩繪壁畫覆蓋,雖然它已經走過了幾千年的歷史,但它仍然可以辨認出人物、捲雲、花鳥的裝飾性彩繪。

在主墓和走廊臺階上,考古學家發現了一塊長1米寬、共3000多字的墓誌銘,這讓考古學家欣喜若狂,他們應該知道墓誌銘的發現意味着墓主身份的公開,據墓誌記載,後蜀宋王趙廷隱是後蜀的將軍,他曾在成都以南與後蜀皇帝孟志祥作戰,後蜀建立後,趙廷隱爲太尉軍官,排名第三,根據墓誌銘記載,趙廷隱出生於甘肅天水,糾正了河南開封的史料,填補了歷史上的不足。

據考古學家統計,該墓出土隨葬品數百件,其中出土文物主要爲陶瓷、陶俑和少量金屬器,墓中出土彩繪陶劇和各種樂器演奏家10餘件,他們被排成一排放在後面的房間裏,專家開玩笑說,這是中國西南地區發現的第一個“陶樂隊組合”,其中一個雙頭雕像引起了專家們的興趣,有一男一女,兩個頭,兩條蛇,兩個頭交織在一起,這兩個頭像是伏羲和女媧互相交叉的形象,象徵着墓主已經進入天堂。

專家表示,趙廷隱的發掘對研究五代時期該地區的墓葬制度、建築、服飾等生產生活技術、音樂繪畫等藝術史具有重要價值。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