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衆號 “環球旅訊”(ID:Traveldaily) ,作者:李嘉詠,36氪經授權發佈。

疫情逐漸消退的同時,旅遊消費開始回暖,民宿業的冬天也在慢慢過去。

途家民宿6月18日提供的數據顯示,今年端午入住將從6月24日晚起迎來增長,6月25日將迎來入住最高峯,一直持續到6月28日,入住兩晚及以內的訂單佔比超過了88%。今年端午期間的民宿訂單量已經恢復至去年同期的65%以上。

如今,2、3月份時民宿業的遍地哀嚎已經是過去時,繼續留在這個行業的人們正在調整狀態重新開門迎客,但有些疫情催生的變化仍在持續。

例如,在疫情期間,短租轉長租是房東緊急自救的方式之一。而現在,無論對平臺、用戶還是房東而言,這類需求或將長期存在。

5月22日,途家上線“長租好房”功能,在途家APP的首屏便能看到醒目廣告和長租入口。據瞭解,途家的長租功能不收中介費用,用戶可以通過輸入時間和位置“一鍵詢價”,在後臺與房東商量價格。不少房東都在房間下中標註了類似於“滿15天享8.0折”、“滿30天享7.0折”的連住優惠。

途家表示,這次推出的長租功能的目的是幫助房東減少閒置,降低疫情帶來的損失。線上的交易需要房東和房客簽訂長租合同,更能保障雙方的權益,建議通過雙方線上交易,但沒有強行的要求。如果通過平臺交易,長租訂單跟短租一樣收取同樣的服務費。

武漢的住家集團專攻長短租公寓以及投資房裝修,住家集團創始人卞亞光肯定了平臺所做的調整,並認爲無論平臺還是房東,長短租結合都是一個趨勢。“雖然長租的利潤較低,但這次疫情讓大家發現了短租的高風險,也發現我們即將迎來一個沒有暴利的時代。”

風暴中的短租無奈轉型

一直以來,傳統意義上的“長租”指的是長租公寓,租期至少在3個月以上,而短租主要指共享經濟下的短租民宿。

卞亞光解釋,傳統長租和短租民宿在硬件設施和管理運營上都有不同,傳統長租對洗衣、晾曬、廚房等硬件要求更高,短租民宿因爲用戶居住的時間短,清潔、運營等帶來的人力成本也相對更高,“但短租利潤率相對也更高,長租則更傾向於細水長流。”

站在房東的角度來看,長短租並存不是新鮮事。有房東表示,在疫情前,不少房東都會同時做長租和短租。而在卞亞光的住家集團,長租的比例更高,“一個項目我們一般有70%會做長租,30%做民宿,民宿和長租的流水差不多,年前甚至把長租的比例調到了80%。”

而短租平臺推出的“長租”僅是相對短租而言,指7天以上的周租和月租。實際上,小豬在2年前便已經上線了周租月租的功能,但中長租的業務佔比相對較低。途家也表示,中長租的需求和服務一直都有,只是沒有大規模推廣過,也沒有開發專門的功能。

但一場疫情改變了這種狀態。1月底疫情爆發後,民宿的入住率急速下降。卞亞光所在的武漢是重災區,住家集團的民宿全部免費提供給醫護人員入住。其他城市中,不堪重負的房東也在靠降價、賣傢俱、轉長租續命。

2月2日,手上有200多套精品民宿的掌宿在公衆號推文中稱,決定將所有房子低價長租,以減少現金流的壓力。他們一邊與房屋中介平臺等長租渠道聯繫,一邊進駐短租平臺的長租頻道,還在微信對老客做精準推廣。

平臺方面,途家、小豬、愛彼迎等紛紛推出了長租減傭、周租月租扶持計劃等等。途家表示,疫情期間長租訂單比疫情前增長了約10倍,每天都有不少用戶在線諮詢,比較熱門的區域主要圍繞在醫院、學校等集中的地段。

小豬的數據顯示,在疫情剛爆發後的1-2個月內,平臺房東踊躍參與到中長租活動中,北京、上海、廣州、成都、西安、重慶、長沙等城市的房源開啓周租長租的比例超過25%。從需求來看,疫情期間平臺房源中長租需求佔比達10%,以求學實習、差旅、探親、因疫情滯留的遊客等年輕羣體爲主。

長租是暫時之需還是長久之計?

3月到6月,卞亞光幾乎每天都能收到分散式民宿、集中式民宿和小型酒店老闆的諮詢,希望與住家集團以轉讓、參股、託管等方式合作,往長租轉型。

空杯集團是一個運營酒店在十家以內的武漢酒店連鎖品牌,其中一家酒店和住家集團合作改造爲長租公寓,目前入住率超過80%,從虧損轉向微微盈利。

卞亞光觀察,6月初因爲武漢高校學生都要返校拿畢業證,至少會帶動半個月左右的長租和短租業務。“相比3月初,現在長短租的入住率、房價等都至少提升了10-20%,長租的入住率達到90%左右。”

北京某民宿的房東李勇(化名)稱,因爲北京至今還沒有收到民宿可以恢復正常運營的消息,從3月份開始將民宿長租了3個月,收益大概是短租的60%,基本能覆蓋日常的房租和開支成本。

但是,李勇也表示,等到疫情平穩後,還是希望繼續做短租,“一是因爲收益更高,其次對房屋的損耗也更小。”

無獨有偶,掌宿在2月份加緊上線長租時也做好了疫情一旦得到控制便能迅速抽離出來投入短租市場的準備,所以當時掌宿對長租的期待時長是4-6個月,後面恰好能接上暑期。

小豬的平臺數據表示,不少民宿房東和掌宿想法一致。隨着疫情控制和旅遊的復甦,從5月開始,小豬平臺長租業務佔比開始降低,更多房源恢復到短租日租經營,主要城市房源開始從長租業務場景抽離出來投入到節假日和暑期民宿市場中。

“有些人只是想着把疫情扛過去後繼續做短租,但對房間數比較多的二房東來說,一年只有幾個黃金週能掙錢,人員管理的成本也很高,那是沒有意義的。”卞亞光對這種做法表示質疑。

長短租結合或成趨勢,但也有難度

對於短租平臺而言,長租與其說是一種長期的戰略發展方向,不如說是基於消費者過渡性需求增加而做出的特殊舉措。途家和小豬都表示,未來的核心業務仍然聚焦在短租民宿上。

不過,途家承認,此類長租需求將長期存在,所以長租功能也將常態化存在。目前途家還有專門的人員負責長租業務,將會圍繞房東和用戶的需求和反饋,繼續升級長租產品功能、提升房源品質和服務。

據環球旅訊觀察,實際上,途家上的長租房源和短租房源並無差別,走的也是同一套審覈流程,只要房客與房東溝通好價格等問題,房東們都能隨時、無限制地提供長租服務。功能上的差異也只有“一鍵詢價”,除此之外,入住前房客需要簽署一份長租合同。

站在房東的角度,李勇認爲相比傳統長租公寓的平臺,短租平臺的長租服務有其價值。“途家等短租平臺的長租功能更靈活,自己可以直接跟房客溝通。遇到淡季或者疫情等特殊時期,可以以優惠價格換取入住率,保證資金回籠。從消費者的角度,有些租客希望在某地逗留一、兩個月,傳統長租公寓要額外支付一個月的中介費用,對租客而言不划算,而且這種需求也很難滿足。”

“未來途家、美團民宿等等都會往長短租結合發展,這是個趨勢。以前幾個短租平臺中,可能20個諮詢的人中有一個人會諮詢長租,這次疫情後,情況應該會有所變化。”卞亞光認爲,武漢短租轉長租的步伐尤其會加速。

不過,卞亞光也表示,長短租結合是個技術活兒。“個人認爲,長短租結合是最穩定、收入最合理的模式,但房東需要通過項目地段和本身配置,來決定這個項目的長短租比例和季節週期性等等,甚至本地市場中的酒店、民宿、長租公寓都需要了解。”

這種模式對於個人房東的操作難度較高,且需要時間的沉澱。“我們現在平均下來一個店需要兩個人管理,另外保潔外聘或者招鐘點工,少的時候自己動手也可以。對於個體戶而言,他們本身如果沒有支撐下去的能力,退租、解約、變賣傢俱很正常,及時止損也是一件好事。”卞亞光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