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孫勇

歡迎供稿 | [email protected]

對疫情防控“常態化”這個概念,說實在的本人過去理解得不是特別透。等到這一次北京爆發新一輪疫情,再一次親身感受這個城市的變化後,終於理解它真正的含義。

在我看來,所謂疫情防控“常態化”,有這樣三層意思:

一、新冠病毒將與我們長期共處。迄今爲止,我們對這個病毒究竟從哪裏來的?傳播方式有哪些?它會怎麼變異?還沒有見到有人能說得特別清楚。現在有關部門所做的工作,就是切斷已經知道的傳播途徑,同時針對已知的病毒研發疫苗。所以,疫情防控“常態化”它不是幾個月或半年,有可能是一、兩年或三、五年,也有可能是更長的時間;

二、這個病毒隨時有可能在某個地方突然出現。原先曾有人說,到了夏天隨着氣溫升高,它的傳播能力就小了,現在看來還不是那麼回事,北半球、南半球的一些國家病毒均在不斷往上漲,日增病例前兩天還創了新高;

三、一旦這個病毒在某個地方爆發,爲防止其快速傳播,這個地方一段時間內的經濟活動就要停擺或半停擺,直至新增病例清零爲止。

所以,疫情防控“常態化”是一場持久戰,超出我們過去想像的持久戰。因爲在我們大多數人的想像中,這個病毒就只鬧一陣,像2003的SARS一樣,一段時間過去之後,工作生活的節奏就會恢復如常,甚至還可能滿血復活。現在看來,想得太樂觀了!

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汽車產業下一步將呈現出怎樣的發展趨勢?在這裏,我談一談一些不成熟的思考。

第一,需求將進一步下降。對於私人購買的C端需求,短期汽車巿場會逐步上升,局部還有可能爆發一下,尤如4、5月份車市的回暖。但這種需求的增長與兩個因素有關:一個是安全。一個人在世界上首先追求的是生命安全,在預期可承受的範圍內,他可以透支消費;另一個就是佔便宜的心理。現在不少地方適度放開限購,加上還有不少補貼,所以也刺激了一部分需求提前釋放。

但是,要實現需求的可持續增長,最根本的還是消費者的收入要增加。但現實是,目前除極個別行業外,絕大多數人的收入都在減少。更極端的是,隨着相當一部分中小企業的倒閉,許多人將沒有工作,連“1000元以下的月收入“都沒有。所以,車市“風光”一段時間後,肯定還會往下走。

對於網約車、出租車等B端需求,受疫情影響更大,這在新能源汽車上體現得更明顯。由於新能源汽車七、八成賣給了這些對象,因此今年以來銷量一直持續下滑,至今也沒看到回升的跡象。

當然,對汽車市場的需求也不能過份悲觀。隨着疫情防控“常態化”,我個人判斷,人口向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集中的趨勢將會發生逆轉。因爲這些城市過去之所以能吸納如此多的人前去“淘金”,主要是第三產業的快速發展創造了無數就業機會,而第三產業主要是人口聚集、交往頻繁的服務業,像餐飲、酒店、商場、旅遊、影視、娛樂、會展、演藝、體育、教育、培訓等,現在疫情一來,首當其衝的就是這些行業要停擺。長期沒有工作機會,人口只能迴流,迴流到哪裏?二、三線城市,特別醫療、教育條件較好的地級市,將來會受到青睞。這些人在一線城市由於限購沒有釋放出的購買力,在新的地方將會化成現實的銷量。

第二,生產將進一步集中。相對來講,汽車產品的生產在疫情防控“常態化”中是受影響較小的,也是最容易恢復的。爲什麼?因爲它是集中的,是在某一個地方集中組織生產的,我們可以通過“半軍事化”管理來應對疫情。可能在某個短時間內,由於完全停擺,某個零部件會缺貨,但由於零部件工廠也是集中組織生產,解決起來問題也不大。

不過我這裏說的集中還不是上面說的“組織集中”,而是說“產能集中度”。由於需求下降,導致供給嚴重大於需求,價格下降、銷量下滑將會導致企業利潤會嚴重下降或虧損。一般來說,企業虧損半年、一年還有可能承受,如果疫情防控“常態化”,要拖很長的時間,估計絕大多數企業堅持不住,所以汽車企業一兩年內至少倒掉50%,甚至更多完全是可能的。

現在有人還在堅持,主要是因爲有專家畫了“兩個大餅”在前面掛着:一個餅是中國汽車年銷量將會從今年預計的2300萬輛將來會回升到4200萬輛;另一個餅是中國新能源汽車年銷量將從今年預計的不到100萬輛增加至2030年的1500萬輛。不過在我看來,這都是畫上的餅,好看是好看,但要真喫是喫不着的!

順便說一句,現在不少跨國汽車公司在中國還在搞“復興計劃”,特別是一些在中國市場的“二婚”品牌,像標緻、雷諾、吉普、菲亞特……,實踐已經證明,其產品中國消費者過去不接受,將來也不會接受,也別費這個勁了!還有幾個正在被中國消費者逐步放棄、走下坡路的品牌,像福特、現代、啓亞……,這個夢也別做了!

第三,銷售將進一步分散。以前,汽車消費一般是集中的,集中在哪裏呢?一個是在汽車交易市場(汽車園、汽車城或汽車一條街),另一個是在4S店。消費者都自發到這些地方選車、挑車、買車。此外,還有大型汽車展或者小型巡迴汽車展。

隨着疫情防控“常態化”,這種人流集中的線下銷售方式會受到較大沖擊。一旦出現疫情,汽車交易市場、4S店就會空空蕩蕩,汽車展更是立馬取消。

在這種消費者分散的新形勢下如何實現銷售?不得不採取的一個重要措施就是加強線上的力量。

下一步,線上開新產品發佈會、線上辦車展、線上團購將成爲一種常態。以前是“線下爲主、線上爲輔”,以後有可能逐步發展成“線上爲主、線下爲輔”。

前兩天,蔚來汽車董事長李斌在一個論壇上說,蔚來今年5月份銷量達到3436輛,再創新高,主要原因一是疫情期間線上功課做得不錯,他本人還親自“帶貨直播”,二是老客戶轉介紹比例較高,60%訂單來自用戶推薦。這兩條經驗,我認爲值得所有的汽車廠家和經銷商關注和借鑑。

其實,以上這些趨勢大多不是因爲疫情而產生的,而是以前就已初露端倪,這次疫情將這種轉變提速了!

它提速了,汽車廠商能夠做的只能是用更快的策略來應對,以變應變。

難道除了這樣做,還有其它辦法嗎?

作者簡介:孫勇,資深汽車評論家、“老孫論車”微信公衆號創始人,現任中德諾浩汽車職業教育研究院院長,擁有十二年汽車媒體工作經歷,曾任新華社所屬經濟參考報汽車週刊編輯部主任、人民日報旗下中國汽車報副總編輯;十年汽車企業工作經歷,曾任奇瑞汽車經管會成員兼銷售公司總經理、南京菲亞特副總經理兼商務部總經理、國機汽車(中進汽貿)董事兼副總經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