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孩子年龄的日益增长,有很多家长会产生这样的抱怨:孩子真是越大越难管了,小的时候孩子犯了错误,吓唬批评几句,他们就会知错并且改正。然而现在孩子犯了错误,他们会死不承认,甚至有时还会撒谎。这个困扰家长的问题的出现是什么原因呢?

1、孩子认为承认错误会受到处罚

家长首先要在自己身上找一找原因,孩子不承认错误不排除家长的过错。“你要怎么样我就打你”。体罚等等一系列都是一种过度惩罚,家长认为这样做就可以让孩子因为害怕被惩罚而不犯错误,但是结果却恰恰相反,孩子犯错有时不是故意的,他不清楚这件事不可以那样做,所以他会用不承认来逃避惩罚。

2、孩子的意识中:自己没错

著名词人苏轼曾写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事有千万面,每个人做事的角度也有所不同。前几天隔壁的小瑞把同班的同学打得很严重。小瑞的父母狠狠的批评教育了小瑞。可是小瑞觉得自己没错,原来在校期间,那个同学总是因为小瑞不爱说话而嘲笑、欺负他。之前小瑞是一直隐忍的,可是今天突然爆发了。

3、孩子也会要面子

有些家长无论身处何地,看见孩子犯了错误,就会立刻进行批评教育。然而在成长的过程中孩子也会变得越来越爱面子。尤其是在同学、朋友面前,家长的指责会让孩子觉得以后在同学、朋友面前抬不起头。久而久之,孩子做错事也不会承认,也会在心理和父母疏远。

4、妈妈都没承认我为什么要承认

有一些父母认为在孩子面前应该有权威有威严。父母和孩子要讲究横向关系,所谓横向关系即孩子和父母要保持平等,不能只从你的主观意愿出发而不考虑孩子,会给孩子造成一种不平等的心理,会在他幼小的心理形成一种对比,慢慢的就会产生妈妈都不承认我不承认也没关系的想法

那么当孩子犯了错误不承认,作为家长应该怎么办呢?

1、绝对不可以使用暴力

惩罚绝对不等于暴力。不要对孩子说“你要怎么样我就打你”。或者体罚等。恐吓和体罚只会让自己和孩子渐行渐远。惩罚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连续一周禁止看他最爱的动画片,没收最喜欢的玩具之类的。如果弄花了其他小朋友的东西,可以扣除孩子部分的零花钱。要让孩子知道做错事是要承担后果,付出代价的。培养孩子主动承担责任。

2、制定相应的规则,赏罚分明

可以给孩子制定规则,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做了好事会得到相应的奖励,做了错事只要勇于承认下次不再犯也会得到一定的奖赏。但是如果同样的错误犯了很多次或者犯错误拒不承认就会受到惩罚。相信在这样的规矩中孩子会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并避免多次犯错。积极去做对的、好的事。

3、教育孩子注意场合

不只孩子,很多大人都有“我可以接受批评,但是不能在某些地方当着谁的面批评我。”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要掌握好这个度,如孩子和同学打架,我们在现场时要教会孩子道歉,不要当着别人面怒斥孩子和打孩子。当矛盾解开后,家长应该回到家里对孩子进行深度教育,对孩子讲解打架的危害。

4、为孩子树立榜样,家长也要勇于承认错误

不要让孩子有妈妈平时做错事都不承认我为什么要承认的思想,家长在平时做错事时要主动承认。这不会有损家长的颜面,家长也不用觉得不好意思。积极地承认错误会拉近自己与孩子之间的距离。也会让孩子觉得承认错误没那么难。

孩子成长路上的难题,家长要陪着孩子并鼓励孩子去解决,积极地引导,相信孩子们都会成为最好的自己!勇于承认错误,成为有担当的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