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生活在靜謐的鄉村,還是生活在繁華的都市,夜深人靜的時候,你是不是也喜歡抬起頭望向星空?

漫天星辰陪伴了人類的整個歷史。

古人用天相里判斷吉凶,而今天,星星早就成了“美好”的代名詞。我們用“摘星星”,來表示對一個人無條件的溺愛。

在科學的語境下,我們知道星星代表了遙遠的外太空,那每一顆閃閃的光點,或許都是比地球大的星球。

它們代表着宇宙,代表着空間和時間。

這是個模糊的概念,可你有沒有一個瞬間曾思考過,時間的起點和終點究竟是什麼?廣袤無垠的宇宙到底從哪裏來,到哪裏去?

BBC做到了,它將最晦澀的天文物理學知識,以最簡單易懂的方式展示給了我們——

宇宙的奇蹟

來自曼徹斯特大學的高能物理學教授布萊恩·考克斯,將帶我們一起感受地球上罕見的景觀,以及它們背後隱藏的宇宙奧祕。

片子剛開始,布萊恩教授帶我們來到了祕魯的長基羅。

在人類文明的歷史長河中,它並不算出名,可它卻證實了早在2500年前,就有人初步揭開了時間的奧祕。

在這裏佇立了2500年的長基羅十三塔,具有一個神祕的功能:它們是地平線的刻度,標記着太陽的移動,是時間的標尺。

從冬至到夏至,太陽會準確地從塔樓中間升起和落下。即便在今天,依舊可以根據太陽昇起時在塔裏的方位,準確判斷出日期。

誤差不超過三天。

果然,太陽在教授判斷的位置升起。

這是人類文明的基石,也是人類對時間最早的認知。

我們都知道,地球自轉一圈是一天,公轉一圈是一年。

而當我們仰望星空的時候,那無數的星星就是無數的時鐘,它們記載了宇宙數十億甚至數萬億時間的流逝。

隨着時間的推移,宇宙的命運也是註定的——

滅亡。

怎麼可能?那麼大的宇宙怎麼會滅亡?

布萊恩教授給出了很有力的證據。

這幾乎超出了人類的認知範圍,但在地球上,有一個地方能接觸到宇宙量程下的時間:北太平洋的哥斯達黎加。

這裏生活着一種史前生物,它們的習慣已經延續了一億年之久,在恐龍存在的時代,它們就一直在這樣做。

或許我們在許多地方都見過這個景象,海龜產卵。

一億年前,當北美和南美還沒有接壤,當澳洲還跟南極連在一起的時候,這種古老的生命循環就開始了。

但這一億年,也只是爲教授帶我們瞭解宇宙的時間開了個頭。

我們太陽系,在繞着銀河系以固定的軌道運行。

繞一圈,要2億5千萬年。

自人來出現以來,太陽系還未繞過這個軌道的千分之一。

這個循環看似亙古不變,但對時間的認識教給我們一個真理:沒有什麼是永恆不變的。

這個變化,就是走向衰亡。

爲了解釋衰亡的原因,教授帶我們來到了位於阿根廷的莫雷諾冰川。

這個冰川以每天30釐米的速度向前推進,每年會隨着河道緩慢移向阿根廷湖並不斷坍塌。

它每年落入湖水中的冰塊,就有2.5億噸,是世界上少有的活冰川。

我們看着冰塊掉落,但冰塊卻不會從掉落的地方原路返回,重新和冰川連接在一起。

跟世界萬物一樣,任何事物都不會逆向發展,這就是“時間箭頭”理論,變化一旦發生,就無法更改。

跟許多女孩子護膚一樣,護膚的本質是減緩衰老的發生,而不是讓皮膚逆生長。

隨着時間流逝,人會生老病死,宇宙看似龐大,也逃不過這個客觀的規律。

接着,教授展示了一張圖片,來自獅子座的一顆恆星,就是那塊紅斑。

這個紅色斑點,其實是一個恆星的爆炸,它壽終正寢的時候,質量是太陽的四五十倍,放出的光芒是太陽的一萬億倍。

而光的傳播需要時間,我們通過望遠鏡看到這個紅斑的時候,它發出的光芒已經跑了整整130億年。

這幾乎經歷了目前爲止的整個宇宙史,是人類目前觀測到的最古老的天體。

所以當你每次仰望星空,你其實是在仰望歷史和時間,仰望早就已經發生過的事件。

我們的太陽,是銀河系中2000億顆恆星中的一顆,而宇宙中如銀河系一般的星系,就多達100億個。

這麼大的宇宙,爲什麼也要遵循着“時間箭頭”的發展?

因爲時間是不可抗的,一切事物的變化都是從有序走向無序。

鋼筋水泥的城市無人生存也會變爲廢墟,燃燒的恆星總有一天內部的能量也會消耗殆盡。

即便大如宇宙,其最終的走向也是無序的,總有一天太陽會燃燒殆盡,核心坍塌。

它會變成紅巨星,填滿整個地平線,地球和太陽系內所有的星球,都無法倖免。

爆炸後,太陽的“心臟”會變成一顆散發着微光的灰燼團。

這團灰燼會在極寒的宇宙中漸漸冷卻,如果地球還存在,我們看那樣的太陽,就像看現在的滿月一樣。

宇宙中所有會發光的恆星,命運都是如此,最終逃不過爆炸。

而像月亮這種靠反射恆星光芒存在的星球,也會逐漸暗淡。

大恆星爆炸後會變成黑洞,整個宇宙有一天會失去光亮,變成漆黑一片。

那時候,宇宙的生命將有100兆(1兆=1萬億)年。

在經過一段長得無法想象的時間(大概是1萬億億億億億億億億億億億…年)後,甚至連黑洞也將消失。

宇宙將漸漸變成大爆炸之前的樣子,光消失,能量消失,溫度降至絕對0度。

這時候,宇宙的故事就將終結,宇宙的歷史也將走完,變成永恆不變的物質,時間也將在此終止。

因爲到那時,未來和現在將沒有任何不同,我們無法計算時光的流逝。

時間箭頭也不復存在。

面對最終消亡的結局,有人問:肯定有一種辦法能夠構建一種不會消失的宇宙吧。

答案是:不能。

不過,人類的歷史太短了,放在宇宙的歷史中,短的都無法計算,說“一瞬”都太長。

而組成生物氨基酸的主要元素碳,最早就是來源於恆星爆炸。

它經過一種概率極小(幾乎不可能)組合的方式,才產生出來。

而教授在隕石中,找到了組成生物的氨基酸。

也就是說,我們每個人,本質上說都來自宇宙,來自某個恆星爆炸劇痛瞬間產生的碳原子

早在45億年前,這個變化就發生了,而氨基酸得以產生,不得不說是個奇蹟。

氨基酸最早很可能是被隕石傳送到了地球,然後在36億年前,變成了地球上的第一個細胞。

所以我們探尋時間、探尋宇宙和歷史奧祕的時候,我們也在解祕我們自己。

我覺得每個人,都有必要了解這些歷史和奧祕,它告訴了我們生命和時間的本質,也告訴了我們世間最普遍的真理。

最後教授的這段話說得很好,與大家共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