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537年!科學家建立我國迄今最長灌木年輪寬度年表

近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獲悉,研究團隊建立了青藏高原納木錯區域537年(1479年至2015年)的灌木年輪寬度年表。這是我國迄今最長灌木年輪寬度年表,揭示了該區域春季氣候乾溼變化狀況,這一成果日前在國際學術期刊《地球物理研究快報》發表。

據瞭解,青藏高原的森林主要分佈於東部、東南部和喜馬拉雅山南坡等邊緣山地,在青藏高原內陸難以開展樹輪研究。灌叢在青藏高原分佈更爲廣泛,是拓展研究以喬木爲主的樹輪網絡至高原內部唯一途徑。納木錯位於青藏高原西風、季風過渡區,屬於高寒荒漠植被區域,香柏灌叢分佈於海拔4740米至4920米的陽坡。中科院青藏高原所博士後蘆曉明介紹,“在極端寒冷和乾旱環境中,香柏灌木生長緩慢,平均年輪寬度約0.3毫米。然而,我們不清楚香柏灌木年輪可否像樹木年輪一樣指示過去幾百年生存環境變化”。

科研團隊圍繞納木錯周邊香柏灌叢開展野外調查,發現了死亡的香柏植株和部分殘留莖幹。通過與活的香柏灌木年輪序列之間的交叉定年,科研人員建立了537年來的灌木年輪寬度年表。基於可靠的樣本量,科研團隊重建了該區域406年(1605年至2010年)來春季氣候乾溼變化狀況。

科研人員介紹,“我們發現,高海拔香柏灌叢的生長受到生長季早期水分條件的限制,而高溫會加劇水分脅迫,反而不利於香柏的生長”。研究發現納木錯區域經歷了1637年至1683年和1708年至1785年兩個較長時段的乾旱期,說明小冰期期間極端寒冷條件可能導致水循環的降低,進而引發乾旱。

(總檯央視記者 帥俊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