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週,

就將迎來傳統節日端午節。

端午又叫“陽節”,

有道是“喫過端午糉,棉衣遠遠送”,

象徵着陽氣開始旺盛。

端午節,在永康農村都要進行一次大掃除,門上要插菖蒲、艾葉,以驅陰、驅鬼、驅邪。家院四壁和傢俱農具,要噴雄黃酒以滅蠅、蚊、蛇等。這一天,全家人都喫“五黃”:黃瓜、雄黃酒、黃鱔、黃魚、鹹蛋黃。據說,喝過雄黃酒不會發痱子、生疥瘡。噴完雄黃酒後,大人們還要在小孩子的額頭上用雄黃寫上個“王”字。

這些年,隨着對傳統文化的重視,永康的端午文化活動也越來越多了,在南溪江上還能看到划龍舟。

但是,端午也是中醫時令病“暑病”的開端,早在《黃帝內經》中就有暑病相關描述,並認爲暑病乃冬季寒邪伏藏體內,至夏而發的伏氣溫病。因此,古人還把端午節稱爲“衛生節”,從這時候開始,人們要預防夏季傳染病和各類寄生蟲。

賽龍舟,調節氣血

“咚咚咚……”伴隨着一陣鼓點聲,一條龍舟在南溪江面上飛馳,吸引了不少在江邊散步的市民注意。

上個月,永康市凌風龍舟俱樂部舉行“龍上水”儀式,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在下週端午節前,我們還將舉行一次江上划龍舟活動。”凌風龍舟俱樂部隊長趙東風告訴記者,在每週六的晚上,如果天氣好,江面適合劃舟的話,他們也會進行划龍舟活動。

划龍舟一直是端午節的傳統運動項目。那麼,划龍舟除了是一種民俗的傳承外,對養生又有什麼作用呢?

端午時節是一年中陽氣至盛的時段,天氣較煩悶,假如工作壓力大,人體生理氣血運行不順,容易煩躁憂鬱、心悸胸悶。情緒的變化,會影響臟腑的功能,亦可導致精神疾患,如喜傷心、怒傷肝、憂傷脾。夏季養生,宜使脾胃心肺之氣調順。所以除了藥物、食療及平和心態外,也應同時加強運動。

目前,龍舟競賽、水中搶鴨、遠足登山等民俗運動在民間流傳。適度的有氧運動,出出汗,可以達到內外通達、陰陽平衡、強健體魄的作用。

除此之外,從這個時節開始,要注意夜臥早起養陽氣。《黃帝內經》強調“夜臥早起,無厭於日”。端午期間,白晝時間更長,所以睡覺應更晚一些,早上起得更早一些。夜臥適宜10點半左右,早晨6點左右起牀,頭腦更清醒,也不容易犯困,精力更旺盛。

善用艾葉,驅蚊蟲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艾葉,作爲中醫常用的中草藥,性溫,具有散寒除溼、溫經止血等功效。據說,民間有“懸艾人,戴艾虎,飲艾酒,食艾糕,燻艾葉”的民俗。有的人家在堂屋、牀頭等處也掛上艾草。

端午時節空氣潮溼,而艾葉的芳香清新,能祛除毒氣,除污濁,淨化空氣,保持室內清潔衛生,起到消毒預防疾病的作用。民間有種說法:艾草可以治百病、招百福,掛在門上可以祛除各種毒物,使人身體健康。所以古人稱“艾”可以“避邪”,至今有“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來”之說。

喫“五黃”,提精力

農曆五月,江南人稱“五黃月”,因有五種帶“黃”音的食物上市而得名。五黃中,因爲雄黃酒有毒性,一般用普通黃酒替代,另外,也有用黃豆代替鹹黃蛋。在端午節的中午,最適宜喫五黃餐,就是把五種黃顏色的食物混在一起喫。因爲中醫理論認爲,端午節是一年中陽氣最盛的時候,而中午又是一天中陽氣最盛的時間節點,可利用“五黃餐”,抑制黴運、提升自己的精力。

黃瓜:端午節是黃瓜上市的季節,加之此時潮溼悶熱,而黃瓜性屬寒涼且富含汁水,端午時節喫點涼拌黃瓜生津解渴又消暑開胃。

黃鱔:經過一個冬天的蓄養和一個春天的復甦,端午時節的黃鱔肉質細嫩,營養豐富,不僅食味好,而且具有滋補功能。民間素有“端午黃鱔賽人蔘”的說法。據《本草綱目》記載,黃鱔有補血、補氣、消炎、消毒、除風溼等功效,民間用以入藥,可治療虛勞咳嗽、溼熱身癢、痔瘻、耳聾等症。

雄黃酒:神話傳說《白蛇傳》中,白娘子飲雄黃酒,現出蛇身的原形。故民間便認爲蛇、蠍、蜈蚣等毒蟲可由雄黃酒破解,端午佳節飲黃酒可以驅邪解毒,身體健康。

黃魚:黃魚平時喜歡棲息在較深海域,4月至6月在近海洄游產卵,秋冬又回到深海區。端午時節,大黃魚會乘海潮而來,所以成爲端午前後的時令菜。這時的大黃魚長得體態肥胖,肉質最美味。黃魚通體金黃,口脣硃紅,被人們賦予富貴祥和的文化色彩。閩東民間素有以大黃魚作爲上等禮品饋贈至親的風俗,端午節尤爲盛行。端午送大黃魚,蘊含美好的期盼。

鹹蛋黃:鹹蛋黃沒有黃鱔、黃魚和黃瓜的時令性,因爲有個“黃”字,於是也進入了“五黃”的行列。端午喫鹹蛋黃,寓意着健康平安。蛋黃以出油“顏色紅而油多”爲上品,也正因爲如此,高血脂、高血壓的人羣最好不要喫鹹鴨蛋。

記者 | 呂鵬

編輯 | 陳其欣

圖片來源網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