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歷史上,中國曾長期壟斷世界市場的茶葉出口,主導着世界茶葉市場發展脈搏。茶葉也成爲中國對外出口的“拳頭產品”,在中國對外貿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尤其是進入19世紀以後,世界市場對於中國茶葉的需求持續走高,在1817年至1833年裏,中國茶葉出口額佔出口總額的比例普遍在50%以上,可見中國出口貿易對茶葉的倚重。

英國人幫助中國茶葉走向世界

當時,對於中國茶葉需求量最大的國家是英國,它還是近代最大的國際茶葉市場。一方面,英國本土擁有龐大的茶葉消費市場,另一方面得益於英國人在全世界範圍內的殖民擴張,他們掌握了世界貿易市場的主導權,將茶葉貿易擴張到全球各地,間接幫助中國的茶葉打開世界市場。中國茶商坐享其成,在供給側牢牢控制住茶葉輸出價格,就能隨着不斷擴大的世界茶葉市場需求,獲得高額的利潤。

英國人不甘心就這樣將白銀大量流入我國,這讓唯利是圖的英國無法忍受的,於是他們想方設法扭轉貿易逆差。

然而,對當時地廣物博的中國來說,似乎什麼都不缺乏。就在這時,英國人發現,越來越多的中國人開始吸食鴉片,並且對印度鴉片情有獨鍾。這讓他們欣喜若狂,他們一邊加速掠奪印度的殖民地,一邊將鴉片大規模輸入中國。

從當時的白銀收支變化,可以看出英國用鴉片易茶的陰謀有多成功:19世紀前10年,中國從英國收入白銀983噸;19世紀40年代,中國反而向英國輸出白銀366噸。

這樣觸目驚心的數字,讓中國政府下定了禁菸的決心。林則徐廣州禁菸,銷燬了2萬箱、價值900萬美元的鴉片,可以說是大快人心。然而,英國卻趁機以保護自由貿易爲名,發動了針對中國的第一次鴉片戰爭。

第一次鴉片戰爭後,英國強迫清政府開放通商口岸,但是他們並不滿足,茶葉仍然是他們心裏的痛,他們不甘心讓中國壟斷製茶技術,便想到了派人去偷。其實,在此之前,仍處於英國殖民下的印度已經發現了野生茶樹,但是由於製茶技術不行,所出的茶完全沒辦法跟中國的茶葉相比。而且他們也派了幾次人前來偷茶樹或茶種,但都沒辦法存活,直到一位植物學家羅伯特.福鈞出現,才徹底改變了現狀。

英國“偷”茶葉

爲了混入中國,福鈞做足了準備。他不僅託人做了個假辮子,還弄了套假的清朝官服,將自己扮作爲一個出身少數民族的朝廷命官。

福鈞同時買通國內一個漢奸,在漢奸的幫助下,福鈞來到了中國綠茶的主要產地——杭州,以清朝官員的身份參觀了這個工廠。在未經查實的情況下,福鈞得以進入工廠內部,瞭解中國綠茶的祕密。

根據他的記錄,這些生產工序依次是採摘、曬青、炒青、碾揉,直到最後成品分類。看到這些工序後,福鈞終於解開了中國人守護了一千多年的製茶祕密。福鈞將收集到的茶種茶株帶到了喜馬拉雅山的薩哈蘭茶葉實驗園,但是這批茶株的存活率極低,茶種則全部沒有存活。

又過了幾個月,福鈞又來到了福建武夷山,這裏盛產極品紅茶。在武夷山,福鈞獲得了珍貴的茶樹和茶枝以及茶種,並且掌握了完整的製茶工藝,他將這些都帶到了印度,他把採購來的茶苗和茶籽小心翼翼地放進沃德箱,總共達兩萬株。

中國慘失百億市場

福瓊還帶上了製作茶葉需要的全套工具:火爐、炒鍋、鍋鏟,以及種植茶樹的各種農具。福瓊準備了製茶時爲了給茶添加香味而經常食用的植物:茉莉、香檸檬。最讓福瓊得意的是,他還僱用了8個手藝精湛的茶農,帶着他們一起去了印度。按照福瓊的要求,這8個茶農都來自偏僻的山區,因爲福瓊不信任通商口岸的中國人,覺得他們不夠淳樸老實。這8個茶農還必須來自種茶世家,因爲福瓊知道,手藝都是世世代代的經驗傳承下來的。福瓊想得非常周到,他還找了兩個專門做茶具的巧匠。印度生產的茶葉之所以品質不佳,有一個原因就是貯存茶葉的容器太粗糙,密封性不好。

1851年2月,福瓊帶着他的茶苗、茶籽和僱工,從上海啓程。同年3月15日,他們到了加爾各答。同年4月,福瓊一行來到了薩哈蘭普爾的茶園。所有的茶籽都發芽了,長勢喜人。福瓊數了一下,將近有1.3萬株茶樹遷居到了喜馬拉雅山區的茶園。此後,不到20年的時間,印度大量種植茶樹,培育出了大吉嶺等世界一流的紅茶。

至此,英國憑藉着七十年的努力,終於取代了中國,成爲世界上最大的茶葉帝國。英國公司幾乎完全控制了世界的茶葉貿易,鉅額的財富開始源源不斷地流向它們。據統計福鈞的盜竊給我國造成的損失,摺合現在人民幣,可達百億美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