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秦刺股,张仪困楚,纵横列国,捭阖王土……战国大争之世,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渐渐失去了市场,但许多人并没有悟出,道,无处不在,它只是在特定时代改换了一个面貌,渗入到红尘之中,在人与人、国与国、军队与军队、权位与权位之间存在着,最精明的那个人看透了这一本质,成了一代宗师,也是谋略家的代表人物,他就是鬼谷子。

鬼谷子,据说本名王诩。很难说他究竟是诸子百家哪个派别的的代表,也许是以纵横为主,兼各家所长,专门为战国这个特定的时代而创出了一个特定的学说系统吧。

有趣的是,鬼谷子的门徒总是成对出现,各执黑白棋子,搅动天下风云。除了有名的苏秦、张仪,鬼谷子于兵法上还教授一对师兄弟,即孙膑和庞涓。

孙膑与庞涓同拜鬼谷子为师,这种授徒模式下,两人彼此熟知对方,似兄弟,似知己,应该是亲密无间的关系。事实上庞涓后来被魏惠王拜为上将军,他也确实想拉兄弟一把,但当他切实了解到孙膑真正的才能时,内心是复杂乃至阴暗的。他害怕孙膑抢走属于自己的风头,所以他捏造罪名,将孙膑"以法刑断其两足而之。"不仅将孙膑的两足砍下,膝盖骨剔除,还在脸上刻字,想要让他从此不敢外出,不敢见人。

然而,孙膑比庞涓想象的要更加坚强。一次,齐国的使者出使魏国首都大梁,孙膑设法与其取得联系,一番交谈后,使者觉得孙膑确实是个人才,便将其带回了齐国。来到齐国后,精于兵法的孙膑很快得到大将田忌的赏识,成为了他的门客。

后来,孙膑在田忌与别人赛马时提出著名的"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理论,从而一鸣惊人,被齐威王尊为了军师。曾经,庞涓是魏国大将,孙膑不过是个普通人,如今孙膑一跃成为齐国军师,自然不会忘记当年的仇恨。

周显王十五年(前354),魏国攻赵,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面对赵国的求救,齐威王决定派兵救援。原本,田忌打算直接前往邯郸与魏军主力交战,但孙膑却认为魏国举全国之力伐赵,必定后方空虚,因此主张直取大梁,逼得魏军回防,于是“围魏救赵”的典故便由此而来。而在得知魏国都城被围困,庞涓只得赶紧撤军救援,而孙膑对于这位出自同门的同窗兄弟自然亦是心知肚明。在桂陵设下埋伏,大败庞涓。

十三年后,魏国攻韩,韩国向齐国求援,齐威王再次派出援军,这次,孙膑再次使用了围魏救赵的计谋。不过,为了防止曾经中计的庞涓有所防备,孙膑又增加了许多环节。

冷兵器时代,行军的士卒到了吃饭时,大多是在地上挖坑,然后放上柴火、锅具,这被称为"埋锅造饭"。进入魏国境内后,孙膑下令道,第一天挖出十万人吃饭所需的坑,第二天减少到五万人的规模,最后第三天再减少到三万人的规格。如此一来,就营造出了齐军士兵因为怯战而不断逃散的假象。

接到齐军直接攻向大梁的消息后,庞涓吸取上次的教训,将粮草辎重全部装好后才率军有序回防。然而,当他看到齐军行进路线上做饭的规模越来越小时,当即认为齐军已经溃不成军。于是,欣喜若狂的庞涓忘记兵者诡道的教诲,率领精锐骑兵加速追击,准备彻底让孙膑这个冤家消失在世界上。

孙膑料到庞涓会中计,便提前考量地形、估算时间,终于选定在地形狭窄的马陵设下埋伏。是夜,庞涓赶到马陵,却见齐军弓弩手万箭齐发,将自己的兵马射杀殆尽。最终,自知无力回天的庞涓自刎而死,孙膑则大胜残余的魏军,将霸主的地位从魏国抢了过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