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秦刺股,張儀困楚,縱橫列國,捭闔王土……戰國大爭之世,道家無爲而治的思想漸漸失去了市場,但許多人並沒有悟出,道,無處不在,它只是在特定時代改換了一個面貌,滲入到紅塵之中,在人與人、國與國、軍隊與軍隊、權位與權位之間存在着,最精明的那個人看透了這一本質,成了一代宗師,也是謀略家的代表人物,他就是鬼谷子。

鬼谷子,據說本名王詡。很難說他究竟是諸子百家哪個派別的的代表,也許是以縱橫爲主,兼各家所長,專門爲戰國這個特定的時代而創出了一個特定的學說系統吧。

有趣的是,鬼谷子的門徒總是成對出現,各執黑白棋子,攪動天下風雲。除了有名的蘇秦、張儀,鬼谷子於兵法上還教授一對師兄弟,即孫臏和龐涓。

孫臏與龐涓同拜鬼谷子爲師,這種授徒模式下,兩人彼此熟知對方,似兄弟,似知己,應該是親密無間的關係。事實上龐涓後來被魏惠王拜爲上將軍,他也確實想拉兄弟一把,但當他切實瞭解到孫臏真正的才能時,內心是複雜乃至陰暗的。他害怕孫臏搶走屬於自己的風頭,所以他捏造罪名,將孫臏"以法刑斷其兩足而之。"不僅將孫臏的兩足砍下,膝蓋骨剔除,還在臉上刻字,想要讓他從此不敢外出,不敢見人。

然而,孫臏比龐涓想象的要更加堅強。一次,齊國的使者出使魏國首都大梁,孫臏設法與其取得聯繫,一番交談後,使者覺得孫臏確實是個人才,便將其帶回了齊國。來到齊國後,精於兵法的孫臏很快得到大將田忌的賞識,成爲了他的門客。

後來,孫臏在田忌與別人賽馬時提出著名的"以君之下駟與彼上駟,取君上駟與彼中駟,取君中駟與彼下駟"理論,從而一鳴驚人,被齊威王尊爲了軍師。曾經,龐涓是魏國大將,孫臏不過是個普通人,如今孫臏一躍成爲齊國軍師,自然不會忘記當年的仇恨。

周顯王十五年(前354),魏國攻趙,包圍了趙國都城邯鄲,面對趙國的求救,齊威王決定派兵救援。原本,田忌打算直接前往邯鄲與魏軍主力交戰,但孫臏卻認爲魏國舉全國之力伐趙,必定後方空虛,因此主張直取大梁,逼得魏軍回防,於是“圍魏救趙”的典故便由此而來。而在得知魏國都城被圍困,龐涓只得趕緊撤軍救援,而孫臏對於這位出自同門的同窗兄弟自然亦是心知肚明。在桂陵設下埋伏,大敗龐涓。

十三年後,魏國攻韓,韓國向齊國求援,齊威王再次派出援軍,這次,孫臏再次使用了圍魏救趙的計謀。不過,爲了防止曾經中計的龐涓有所防備,孫臏又增加了許多環節。

冷兵器時代,行軍的士卒到了喫飯時,大多是在地上挖坑,然後放上柴火、鍋具,這被稱爲"埋鍋造飯"。進入魏國境內後,孫臏下令道,第一天挖出十萬人喫飯所需的坑,第二天減少到五萬人的規模,最後第三天再減少到三萬人的規格。如此一來,就營造出了齊軍士兵因爲怯戰而不斷逃散的假象。

接到齊軍直接攻向大梁的消息後,龐涓吸取上次的教訓,將糧草輜重全部裝好後才率軍有序回防。然而,當他看到齊軍行進路線上做飯的規模越來越小時,當即認爲齊軍已經潰不成軍。於是,欣喜若狂的龐涓忘記兵者詭道的教誨,率領精銳騎兵加速追擊,準備徹底讓孫臏這個冤家消失在世界上。

孫臏料到龐涓會中計,便提前考量地形、估算時間,終於選定在地形狹窄的馬陵設下埋伏。是夜,龐涓趕到馬陵,卻見齊軍弓弩手萬箭齊發,將自己的兵馬射殺殆盡。最終,自知無力迴天的龐涓自刎而死,孫臏則大勝殘餘的魏軍,將霸主的地位從魏國搶了過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