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所周知,中國有着960萬平方公里的領土,但這並不是全部,除此之外還有這470萬平方公里的領海面積,這些疆土來之不易,任何人都不能動搖國家主權和領土的完整,決不允許任何外來干涉,今天我們所說的這位主人公就是被遺忘的歷史名人——張君然,如果不是他當年在邊境立下石碑的話,現在此地很難被收復。

1945年8月,日本宣佈投降,根據《開羅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的決定,臺灣、西沙和南沙羣島都應迴歸中國,當時任臺灣行政長官的陳儀卻在派人巡查完南海後向上級報告:南海諸島無人駐守,沒過多久,法新社西貢專電稱“法國海軍陸戰隊於1946年5月登陸西沙,逗留15天”,同年8月又有新的消息稱“菲律賓打算將新南羣島(也就是我國南沙羣島)劃入菲律賓版圖”,爲此我國立刻抽調護航驅逐艦太平號、驅潛艦永興號、坦克登陸艦中建號及中業號組成編隊南下收復西、南沙主權,當時負責這個任務的指揮官和副指揮官分別是上校林遵爲和海軍上校科長姚汝鈺擔任,時任海軍總司令部海事處參謀的張君然任編隊參謀。

其實,最早開發這南海諸島的都是南海沿岸的中國先民,據《西南中沙羣島志》記載,早在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和三千年前的商周時代,南海沿岸土著就和中原地區有往來,所以這些地方一直都是中國的,抗日戰爭時期,由於國內動盪不安,這裏一直無人看守,但並不代表這裏是無主之地,1946年11月23日,中國艦隊到達西沙永興島海域,次日張君然率領戰鬥小組登陸永興島,29日上午,中國軍隊在此地舉行鳴炮升旗儀式,然後到了第二年1月6日,法國一架飛機在永興島上空盤旋偵查,要求我國士兵立刻撤離,時任臺長的李必珍嚴詞拒絕了這一無理要求,法軍隨即撤離。

國海軍在奪回西沙後,張君然被任命第一任西沙羣島管理處主任,張君然在任職期間爲島上居民宣傳國家領土主權不可侵犯,爲了當地能夠更好發展還邀請廣東政府對南海地區深入研究,成立了氣象臺等等,1946年,法軍無視我國主權依舊強行登陸,直到1974年1月,中國軍隊纔再次擊退敵軍重新收復西沙羣島,爲了向全世界宣誓主權,張君然製作了一面紀念碑,碑文正面刻有“南海屏藩”,背面刻有“海軍收復西沙羣島紀念碑”,旁署:中華民國三十五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張君然立,至此,這座石碑永遠的留在島上,成爲我國在西沙羣島上的又一鐵證,也是一次重大的邊疆收復行動。

歷史車輪隆隆向前,無人能擋,隨着國內黨派之爭,張君然毅然決然留在大陸,加入中華人民解放軍海軍,繼續參加建設西沙諸島,1986年,張君然受邀參加了西沙羣島紀念活動,故地重遊,感慨頗深,時至今日,西沙羣島早已不僅僅是一片領土,更是中國南海經濟政治的中心!

2003年3月份,張君然老人與世長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