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哪能多如意,萬事只求半稱心”,人生在世,沒有誰總是能夠過得一帆風順,遭遇些坎坷磨難也是常有之事。人生順逆交替,福禍相依,皆是自己的因果緣法,唯有應緣接納,懺悔消業,方可化解災禍、轉逆爲順。在佛家看來,人生太順未必是好事,因爲“喫苦了苦,享福消福”,喫苦才能消業積福,而享福只會大肆地消耗福報。苦儘自有甘來,在苦中覺悟,才能得到大智慧和大解脫。

人在順境中永遠無法成佛,不順的事可以磨練我們的心性,讓我們更加堅忍;不順的人可以讓拓寬我們的心量,讓我們懂得包容。量大福才深,不經歷苦難,人是難以修得大成就的。苦是修福,有句話叫“苦味當補,纔是人蔘”,逆境是化了身的“佛菩薩”,來渡化我們,成就我們的人生。遭遇不順時,心中默唸3句話,好運自然來!

一、逆境是自己的業障,當修懺悔,發菩提心。

有時候,我們感覺到不順,多是自身的業障現前,福報不夠,所以自覺障礙重重。凡事有果必有因,因果之報,真實不虛、最爲公平。我們每個人這一生或多或少都不同程度地造下過惡業,佛家常說“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自身的業力決定着自身的福禍,影響着自己的命運。學佛就是學因果、改命運,唯有斷惡修善、廣種善因,才能培植來福報。

佛門《懺悔偈》裏寫道: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嗔癡;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衆生之所以感召業障,皆因貪嗔癡慢疑等惡習,若能發露懺悔、改過遷善,命運自然會好轉。但是懺悔要真誠,不可敷衍了事,“罪從心起將心懺,是則名爲真懺悔”,世上最神奇的消災就是懺悔。

二、苦儘自有甘來,喫苦是積福。

佛說,人的福報都是有定數的,如果一味享受,過早揮霍掉,人生就無福消受了。所以佛教裏常勸人要惜福,不論你多麼有錢,福報不可浪費。錢財易得、福報難求,人生沒有福報,就只剩下苦了。人這一生帶着多少糧食來是有數的,如果提前過早享用完,福氣沒了,就該離開了。

因此,佛門裏說“喫苦了苦,享福消福”,人在年輕的時候喫點苦不算壞事,喫苦是消除往昔罪業,也是在爲自己的未來積攢福報資糧。種下好因纔會得生福果,天上不會掉餡餅,我們沒有天生的好命,就要在當下今生用心培福修慧。

苦是生活的本質,娑婆世界就是堪忍,衆苦充滿。但是我們要相信,人生沒有過不去的火焰山,一切障礙皆是人生的考驗,也都是最好的安排。心懷慈悲、心向光明,定能柳暗花明。

三、逆境是來渡我們的“佛菩薩”。

其實,世上本沒有絕對的好人、壞人或者好事、壞事,一切善惡分別皆是我們內心起心動念的結果。你心中有慈悲,則無處都是歡喜自在;你心中存邪惡,則無處都是地獄苦海。“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一件事想開了就是淨土,想不開就是地獄。佛門裏常說一個詞,叫“逆增上緣”,逆境現前,我們越過去,將其視爲成就自己的助緣,這就是利益,來渡化我們。

當年佛陀釋迦牟尼佛出家修行的幾年中,曾遭受他的堂弟提婆達多的無數次折磨傷害。在世人看來,提婆達多罪大惡極,當墮入惡道。然而,佛陀圓滿成就後,不但沒有怨恨他,反而爲他授記爲“佛”。其實,提婆達多示現衆生的是“魔”的形象,但其實是來渡化佛陀的“佛菩薩”。佛陀經受折磨,不但沒有妥協,反而助益了他的修行,這就叫“逆增上緣”。

“不怕念起,就怕覺遲”,不要畏懼人生的逆境,生命中所出現的一切都不是無緣無故的,它一定會教會你什麼,我們當以一顆感恩的心來對待。

“法無定法,人生無常”,在順境中,不要得意忘形;在逆境中,不要沮喪悲觀。我們改變不了外境,唯一能觀照的就是我們自己的心,心懷敬畏,修持一顆清淨菩提心,善用其心、福報自來。感恩閱讀與分享,南無阿彌陀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