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北京新一波疫情爲什麼沒出現死亡病例?答案來了!)

6月11日0時至6月22日24時,北京累計報告本地確診病例249例,在院249例,病例中以普通型和輕型病例爲主,無死亡病例。

在全球因新冠肺炎死亡超46萬人的大背景下,爲什麼目前北京因新發地引起的疫情零死亡?與武漢2月份疫情不同,北京家庭成員間病毒傳播情況少,是不是新冠病毒的危險性降低了?工人日報記者就相關問題採訪了多位專家。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安友仲教授在接受工人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北京這次疫情之所以輕型和普通型居多,一方面是老百姓警惕性高,另一方面,政府處理及時、控制得力,沒有出現醫療擠兌,做到了核酸檢測應檢盡檢、願檢盡檢,儘快篩查出病例,做到了早檢測、早隔離、早收治、早治療,所以輕型和普通型居多,這屬正常現象。

“除湖北省外,中國其他地區的新冠肺炎死亡率不到1%,只有0.8%,我覺得如果再做的好一點兒,甚至會比0.8%還要低。”安友仲曾在武漢和西南邊境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國家診療方案制定、危重症患者救治奮戰110天,他認爲,處理得早,發現得早,沒有長時間的居家隔離是北京沒有發生家庭成員間傳播的主要原因。

而北京協和醫院感染內科主任李太生教授認爲,從目前北京疫情看,還看不出病毒變弱跡象。他說:“這個病我們瞭解的太少,目前主要採取傳統傳染病防控手段,一是早期發現傳染源;二是阻斷傳播途徑;三是保護易感人羣。目前,這個病還沒有將遺傳學和臨牀結合研究誰易感誰不易感,可以說,所有人都是易感人羣。現在國內國外大家都通過做核酸檢測早發現,發現病例後隔離,然後對症治療。任何國家不靠這個方法,病毒傳播就會很廣。”

在6月20日線上召開的COVID-19免疫調節治療高峯論壇上,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貴強分析了北京這次疫情發病特點,他說:“由於發現及時、救治及時,這次北京重型和危重型病例非常少,當時武漢重症和危重症加起來在20%左右。截止到6月19日,北京危重症有兩例,重症11例,加在一起13例,這個比例不到10%,要遠遠低於最初武漢的數字,這和早期診斷有直接的關係。最早時,武漢從發病到診斷需要9到10天,後來全國診斷只有一天的時候,武漢還需要6天,可以看出,診斷滯後直接影響後續的治療,有些病人的病情就拖重了,因此早期干預、早期治療至關重要。”

王貴強表示,及時氧療、干預、對症支持,可以有效控制疾病進展,降低病死率,這是非常明確的。目前,北京是比較樂觀的狀態,重症、危重症比率比較低,隨之而來的病死率一定是低的。

論壇上,李蘭娟院士也談到了北京這次疫情重症病例少的原因,她強調,抗病毒治療越早越好,早發現、早抗病毒治療非常重要。

“在以往對H1N1患者的救治中,早一天抗病毒治療可減少重症發生率12%,病死率下降13%。所以,早隔離早診斷早治療是控制傳染病最重要的法寶。這次北京疫情篩查力度非常大,所以重症很少,中國控制疫情方法再一次證明是有效的。”李蘭娟院士說。

對於如何做到早發現,如何預防感染新冠肺炎病毒?安友仲提醒,如果突然出現乏力、肌肉痠痛、飲食味覺或嗅覺變化、咳嗽少痰、發熱,應提高警惕及時就醫。就醫時宜先查血常規,看白細胞與淋巴細胞計數,必要時檢測核酸並輔之以肺部CT。

“很多人有摳鼻子、揉眼睛、摸嘴巴的習慣,這些不良習慣即使不傳染新冠肺炎病毒,也容易傳染其他的病。”李太生特別強調,洗手前不要摸脖子以上任何部位,從傳染病角度來講,這是防所有傳染病最有效的措施。另外,飯前便後一定要洗手,水果蔬菜沒洗乾淨一定不能喫,家裏要通風,戴口罩,勤洗手,這樣感染新冠病毒幾率就會小。

相關推薦
  • 北京核酸"應檢盡檢"範圍擴充:交通銀行服務人員必檢
  • 北京明確這些場所滿足要求才能用集中空調通風系統
胡淑麗 本文來源:工人日報 作者:姬薇 責任編輯:胡淑麗_MN7479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