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576年,宇文邕率軍親征平陽,高瑋本來勝券在握,卻非要等着馮小憐梳妝完畢,一起見證這一偉大的時刻。

可是,戰機稍縱即逝,正因如此,周軍緩過勁來,打得齊軍毫無招架之力,兵敗如山倒。平陽之戰,宇文邕勝,高瑋逃回晉陽。

一、高瑋跑去突厥

如果按照正常的邏輯,高瑋此時應該抓緊時間,調集兵力,以防止宇文邕攻打晉陽城,可是,高瑋卻被宇文邕的氣勢洶洶給嚇到了,人家都說:狹路相逢勇者勝。不過到了高瑋面前,這話就不能這麼說了,高瑋的人生信條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所以,他根本就不想管晉陽城中人民的死活,他想要的,只是跑路而已。

高瑋趁着宇文邕還沒有圍住晉陽城的空檔,便帶着親信的幾千人向北跑去了,他,想要跑去突厥尋求政治避難。老實說,高瑋這步棋下得實在不高明,人家突厥的外交政策,向來都是結好北周,共抗北齊的,更別說,宇文邕的皇后,就是突厥公主了。這要是高瑋真去了突厥,估計都不需要宇文邕出手,突厥可汗都會滅了他。

反正也不知道高瑋腦子裏怎麼想的,他就偏要去突厥不可。不過,高瑋走得匆忙,很多北齊宗室都不知道,等消息傳回鄴城,朝廷上下,人心惶惶,大部分朝臣,都在準備舉家搬遷,當然,他們可不想跟着高瑋去突厥,中原的花花世界絕對比大漠黃沙要好,所以,大部分人的想法是要去南陳,畢竟,江南景色也是相當不錯的。

二、安德王高延宗成爲皇帝

眼看着國不成國家不成家,身在晉陽的安德王很是悲痛,他早已做好了決定,要與晉陽共存亡。下面的將士們看到此情此景,也是再也不管什麼君爲臣綱了,大家都決定擁立安德王當皇帝,現在的晉陽羣龍無首,確實需要一個領軍人物,就這樣,安德王高延宗登基爲帝。

其實此刻對高延宗來說,當不當皇帝一點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保住晉陽城,保住這來之不易的祖宗基業。高延宗登基後,立刻下令把晉陽宮殿中金銀珠寶都賜給守城的將士們,北齊軍心因此而大振。

不過,遠在逃跑路上的高瑋,聽說高延宗繼位後,直接憤怒了,高瑋甚至說出:“我寧使周得幷州,不欲安德得之。”由此可見,高瑋真的是蠢得讓人無力吐槽。

三、晉陽血戰,宇文邕第一次衝鋒卻失敗了

高延宗繼位不久,宇文邕便帶着八萬周軍圍困晉陽城,由於兩軍實力懸殊較大,宇文邕很快便突破了晉陽東門,看着快要到手的勝利果實,宇文邕激動不已,親自打馬進城,可是等他帶着前軍一進城,便傻眼了,晉陽城地形複雜,巷道極多,周軍就這樣迷路了。

高延宗看見此狀,立刻下令,所有人轉爲巷戰,誓要抓住北周皇帝宇文邕。此時,宇文邕的後路已經被齊軍切斷,眼看着高延宗就要衝過來了,宇文邕身邊的兩位副將拼死抵抗,纔好不容易把他的命保住了,之後,宇文邕只得退出晉陽城。

退回來後的宇文邕看着面前北周兒郎的身影,悲痛不已,他沒想到,北齊高氏居然如此強悍,就算是他有壓倒性優勢了,還是差點被反殺,於是,宇文邕生出了退意,心想把平陽打下來已經不錯了,這北齊如此強悍,還是要徐徐圖之纔行。

幸好此時宇文忻站出來了,他勸宇文邕不要輕易放棄,北齊可不人人都是高延宗,像高瑋那種人還是有的,更何況,臨陣退縮不是大丈夫做事的風範,是男子漢,就應該不畏艱難,就算最終馬革裹屍,那也是死得其所了。

聽了宇文忻的話,宇文邕定了定神,他也覺得甚是有理,而且此次機會難得,要是就這樣鎩羽而歸,那麼滅齊之日便遙遙無期了。

第二日,宇文邕重整旗鼓,對晉陽發起猛攻,這一次,他還是選擇從東門而入,不過進城後,他並沒有大意,而是有條不紊地與齊軍進行巷戰。高延宗雖誓死周旋,但無奈周軍實力強大,遠非齊軍所能比的,所以,最後的勝利者,還是宇文邕。

四、小詩文有話說

北齊自古以來都是採取的兩都制,晉陽是軍事中心,鄴城是政治中心,如今晉陽城破,宇文邕算是打下了北齊的半壁江山了,但他並沒有停下自己的步伐,因爲他的目標是統一北方。

不過,從晉陽之戰也能看出來,北齊的皇帝高瑋雖然不着調,但是北齊還是有一大批能臣武將的,這是隨時都能反殺的實力啊,如此厚的家底兒,也能被高瑋敗成這副德行,高瑋絕對是個“人才”。

編輯:張聖平

搖搖晃晃,晃晃搖搖。品味雲端,墜入生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