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小寧

最近兩日的市場,給大家上演了什麼叫做結構性行情:指數漲的令人心慌 ,手裏的票如果不是熱點基本表現平平......

估計不少看官都有割肉換股的想法,財哥勸大家還是稍微冷靜一點,只要你的票是績優股,資金總會輪動過來的,當前行情下頻繁換股並不一定會有超額收益。

下面說回到市場:

1. “改革牛”狂奔,金融股是否曇花一現

光大證券兩連板,招商證券,申萬宏源,中國銀河等中型券商大漲。這種場面並不常見,不少人驚呼:牛市要來了!

那麼,“改革牛”是否真的要來?金融股大漲的背後又是什麼邏輯呢?財哥下面帶大家一探究竟。

一般來講,金融股的長期利好來自於金融制度的創新與改革,因爲只有改革和創新,才能帶來新的業務增量,才能不斷打開市場空間。

中期利好通常來自於流動性充足,說的更直白一點,就是“放水無熊市”,只要水管夠了,市場自然不差,金融股作爲火上澆油的種類,也會有直觀的表現。

短期利好主要是成交量,畢竟多數券商還是以經紀業務爲主,只要市場成交量上去了,手續費自然水漲船高,短期就能提振金融股的業績。

明白了上述邏輯,我們看看當前市場究竟發生了什麼變化:

1)創業板註冊制穩步推進;t+0正在商討;新三板精選層已經開張;上證指數編制方案大改,長期利好正在逐步釋放。

2)社融規模重回上行,超額流動性回升。

全球疫情對於國內的經濟影響較爲顯著,爲了對沖經濟的下行壓力,高層主動定調: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更加靈活適度。

帶來的直觀改變就是,金融週期自“去槓桿”後再度進入上行趨勢。

與此同時,超額流行性指標也在3月份快速回升。

通常來說,新增社融增速滯後於超額流動性6-7個月左右,換句話說,這波持續的社融高增速起碼可以維持到10月份。

看到這裏,估計不少看官就明白了,長期和中期利好不斷兌現,金融股並非瞎漲,背後有其實在的邏輯支撐。

可是,這次金融股能夠漲到哪裏去?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

這裏財哥要說一個概念,金融股並非完全指券商,還有金融科技,保險和銀行,但通常我們比較關注券商股和金融科技股。

券商股由於其固有的原因,本質上更偏向於週期股,與指數走勢比較類似。比如大家常說的券商是衝關利器,就是因爲大家看好後市,情緒高漲之下市場成交量快速放大,因此券商股帶頭衝鋒。(本質上還是因爲成交量擴大是短期利好);但是指數一旦走弱,券商股也會率先砸盤......

目前來看,券商走強是由於市場對其預期過度悲觀,在成交量逐步放大之下,有補漲的意思,不過其持續性和補漲空間都難說。

相比而言, 財哥更看重金融科技股的中期成長性,雖說邏輯上無太多偏差,但是成長性就是財哥的最愛。下面是基於券商報告給大家總結的標的,僅供大家參考。

2. 每日覆盤

今日覆盤如下,僅供各位看官參考。

今天就是這樣,咱們明天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