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平时没有运动的习惯,突然在某天做了50多个俯卧撑,第二天肩膀和手臂铁定会酸痛(有些人可能会在第三天出现)。这种延迟性肌肉酸痛,是身体对外界刺激的正常反应。

那么,是不是第二天应该无视这种酸痛,继续坚持练呢?答案是,好好休息,别傻傻地“坚持”。

为什么第二天不应坚持练,而是应该休息呢?

参加运动就会产生疲劳。从“代谢产物堵塞学说”的角度来解释,在运动过程中,代谢产物(主要是乳酸)在肌肉组织和血液中的堆积,以及PH下降,引发了运动性疲劳。

有疲劳,就需要给身体以足够的时间去休息。如此,身体才能从疲劳中恢复过来,并且变得更为强壮。

事实上,健身者们常说的“超量恢复”过程,必然包括休息和恢复的时间。资深的健身者之所以可以承受高频率的训练,是因为他们的身体已经适应了高强度的训练,恢复能力强,具备在较短的时间内恢复的能力。而健身新手正好相反,虽然运动量较小,却需要用更长的时间来恢复。

如果一开始运动量过大,又不好好休息,一味“傻傻地坚持”,一旦超出生理承受范围,恢复过程就会延缓,甚至因过度训练而受伤。

心态建设:罗马非一日建成!

不少人刚开始进行力量训练时,往往认为天天练、练得越多越好。然而,健身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力量训练更是如此。

如果在健身房里混一段时间,每个锻炼者都可能会听到这句话,“健身效果以年为单位来衡量”。它道出了运动健身的长期性,因此没必要在训练进度上冒进。

通过跑步等有氧运动减肥者,可以在两三个月里就取得明显的初步减肥效果,但要想练成“训练痕迹”明显、像模像样的肌肉男,没个两三年的规律训练积累,几乎没有可能成功。(“两三年”,都可能是御行君过于乐观地估计了,大多数人终其一生也不可能练成肌肉男,肌肉男永远是少数)

如何避免强烈的延迟性肌肉酸痛?

办法1:在身体可承受能力范围内,尽可能多练

不考虑身体承受能力,一味多练,那属于“瞎练”,很容易造成过度训练、受伤等不良后果。而在确保身体可承受的基础上训练,健身效果才能正向积累。

新手刚开始进行力量训练,建议应有至少一个月的适应期。在适应期内,训练频率可以“每次身体基本消除酸痛”为标准,让身体慢慢适应。但也无需等酸痛感百分百消除再去运动,掌握好“度”就行了。

通常情况下,一次训练后的肌肉酸痛,大多在两至三天内可以自行消除,但刚开始阶段,由于身体恢复能力差,可能需要的时间更长一些。因此,每周安排2至3次的锻炼,是比较合适的。

一旦体能水平提高、身体适应能力增强后,正常的肌肉延迟性酸痛仍旧会光顾,但酸痛程度会减少、酸痛感消散也较快。即,多练本身就是消除肌肉酸痛的好办法。

贴士:完全消除延迟性肌肉酸痛现象是不可能的,健身老司机们训练后的延迟性肌肉酸痛也是家常便饭。充足的睡眠和营养补充,是缓解和消除这种酸痛的有效办法。

办法2:跟着健身教练或有经验的健身搭档一起练

特别是在入门阶段,建议采用这个方法。这样做,不仅可以少走弯路,还可以在有经验者的指导与帮助下,控制训练量和训练强度。

健身教练通常更有教学经验,因此对于新手的训练量和运动强度的控制会更到位,并给予锻炼者更充分的休息时间。

跟着有经验的健身搭档练,则可能需要“拼一下人品”,因为对方即便自己练得很好、有训练经验,但却不一定能带好后来的新手,并且他也没有义务指导新手训练。这种情况下,新手们主要还得靠自己多学、多练,把握好训练量和强度,避免过度训练的发生。

办法3:学习、储备更多的健身知识,并多加实践

御行君不止一次碰到从不锻炼的人,无知地对我说,“举铁有什么难的,不就是蹲一蹲、推一推、拉一拉吗,没什么技术含量”。让人很无语!

如果你想做一个严肃的健身者,建议从一开始就努力学习和储备相应的健身知识,包括各种力量训练的原理和技术、营养学知识等等。并将这些书本上的知识,在实际训练中多加运用,最终成为自己的经验。

为什么要学习这些健身知识呢?因为健身中的许多错误认知,前辈和专家们早就在各种著作中讲明白了,我们根本没必要走弯路。

比如为什么一定要一下子做50个俯卧撑,搞得自己第二天肩臂酸痛不堪呢,它是练肩臂的吗,还是练胸肌和核心更有效?

那些资深训练者的训练量比新手们大多了,50个俯卧撑往往只是热身的一部分,为什么他们就不会第二天因此而肌肉酸痛呢?

因此,从长远着眼,不仅要坚持练,还要多学习和储备健身知识。

总结成一句话:如果你是健身新手,别在训练量和训练强度上冒进,每次健身后用两三天的时间好好休息,是避免过度训练,稳步提升训练水平的好办法。一次50俯卧撑,然后第二天痛到不堪,没人会给你发奖状,何必呢!

【延伸阅读】

3原则没掌握、训练量不够,40岁后中年人谈什么大重量力量训练!

每周几次力量训练肌肉长得最快?不考虑恢复能力,小心白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