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電視”對話《神奇的漢字2》總導演汪藝真、聯合總導演白月,揭祕第二季節目如何讓漢字知識更有趣、更生動、更年輕。

文|江來

湖南衛視在文化類節目領域的創新深耕,幾乎從間斷過,不管是文化類節目無人問津的低谷期,還是爭相佈局的全面回潮期,湖南衛視都以獨有的年輕化、潮流化表達,持續探索文化類節目寓教於樂的形式創新與內涵升級。

去年湖南衛視重磅推出的《神奇的漢字》,以“全民八秒漢字挑戰”的創新理念,展現漢字之美,充分發揮綜藝節目的文化傳播和教育功能,節目在業界和大衆間均獲得不俗反響,入選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創新創優節目,並掀起了一股國民“漢字風潮”。

今年,這檔漢字益智挑戰節目迎來第二季,但並未停留於對第一季成功經驗的全盤複製,而是從賽制、規則、選題、形態甚至播出時段及編排上,都進行了程度不小的全面升級。看得出,在延續“讓觀衆寓教於樂、趣味體驗中感受漢字的神奇力量,引導觀衆對中華文化、漢字文化產生更多熱愛”的宗旨和內核基礎上,節目試圖以更具衝擊力和感染力的面貌,完成傳遞中華漢字魅力的使命。

這是兩大善於以年輕人喜聞樂見的趣味性表達破解新時代下傳統文化傳播難題的金牌製作團隊,劉偉工作室、劉建立工作室,在推動文化類節目創新迭代上的又一碩果。總導演汪藝真、聯合總導演白月在接受“看電視”專訪中,揭祕了第二季讓漢字知識更有趣、更生動、更年輕的新嘗試,以及文化與綜藝的平衡之術。

賽制打破一成不變、跳脫表現形式束縛

突破漢字益智節目的面貌與可能性

作爲近年湖南衛視730節目帶推出的文化類節目王牌,《神奇的漢字》第二季一開播就沒有觀衆辜負對於有機融合趣味性與知識性的新型文化綜藝的期待。如果說第一季打破了漢字文化傳播枯燥、晦澀、說教味濃的固有印象,那麼,第二季在如何將節目做得更妙趣橫生、彰顯湖南衛視特有的青春氣質上,主創團隊更加遊刃有餘。

形式上,節目進一步強化了漢字比拼的競技感,並將益智答題節目的形態和表現手段予以拓寬,答題場景之外的創新環節增設,使得節目多了些許真人秀味道,漢字新生們的能力和魅力也得以更爲全面的彰顯。賽程和賽制的升級,則呈現出了連續性和進階感,多變且富有新意的不同賽段和比賽形式,避免了單一規則帶來的疲態,放在近年來的文化類節目賽制創新中來看也極具突破性。

據總導演汪藝真介紹,第二季節目分爲三個賽段,前四周爲周冠軍爭奪賽,五到七週爲擂主挑戰賽,最後一週則是決戰漢字之巔。而每週內的節目也分爲周間版、週末版,第一賽段設置爲新生突圍賽和週末戰隊淘汰賽,第二階段周間賽則升級爲周間新生攻擂賽。而看上去複雜多樣實則富有層次感和邏輯性的賽制設計,充滿了主創團隊的巧思。

“周間的個人賽競爭感十足,各位漢字新生各顯風采;週末的團隊賽還設立了美食、影視劇、數字等不同的主題,由兩位漢字新生舉薦官帶隊牽頭,選出自己心儀的隊員,參加週末的團隊搶答賽。”他這樣解讀周間賽、週末賽內容的差異化特色。

總導演汪藝真

整體來看,誰能笑到最後的貫穿整季的大懸念清晰明瞭,而每個賽段的創新賽制設置,又在大框架之下增添了幾分懸念感與刺激性。如新生突圍賽中的擂主面臨每位新生的攻勢,都存在被反客爲主的風險;擂主挑戰賽中一號首發位的新生可對擂主發起單挑,若成功身份直接互換。一季節目的各個賽段,都充滿着反轉和驚喜,在汪藝真看來,多變賽制一方面使得賽程懸念迭起、危機四伏,爲節目增加了多重看點,同時也能從多維度、多層面篩選新一代年輕的文化榜樣。

在戲劇表達上提供豐富可能性的,還有更具新鮮感的人物關係,尤其是新席位“新生舉薦官”的設置爲節目敘事增色不少。由陳學冬、胡一天、彭昱暢、梁靖康等明星嘉賓擔當的這一角色,被賦予了更多功能,與漢字新生們產生了更緊密的關係。他們需要邀請得力戰將組建戰隊,並和新生們一起學習衝刺。

新設置的“舉旗”特權,可對賽果產生直接影響,豐富了藝人們的表現空間,也進一步升級了節目懸念;沿襲第一季好評無數的“心有靈犀”猜成語環節,增加了星素之間的互動。通過人物關係、賽制創新等多重手段,第二季節目中的選手、嘉賓塑造都跳出服務於賽制的功能性人物的淺層,達到了立體化刻畫的水準,這在文化類益智節目中實屬難得。

而表現形式上,第二季也在努力跳脫出演播室答題節目固有場景和形式的束縛,如增加備戰間遊戲環節、每週節目都有不少外拍內容,在聯合總導演白月看來,在打破觀衆對文化節目枯燥的刻板印象之上,也爲新生與隊長的互動提供更多空間,多元化地展現青年文化榜樣飽讀詩書、聰慧學識之外的個性和綜合素養,“文化不止是背書,最重要的是讓人展現出腹有詩書氣自華的魅力。”

聯合總導演白月

“打破一成不變的人物和規則,保證每期節目都有新鮮血液的加入,內容上儘量呈現不同的看點,也方便觀衆利用飯後休息的碎片時間來收看寓教於樂的節目。”汪藝真告訴“看電視”,第二季賽制上的升級,既有整季敘事完善上的考量,也是基於730時段特殊編排、契合不同播出時段的創新。

一檔益智答題節目的賽制和玩法可以玩出如此多的花樣,《神奇的漢字》第二季最爲難得和驚喜的就是沒有固步自封,甚至不只以小型益智節目來自我要求,節目不僅做成了一場關於漢字和漢字文化的大型競技,更做出了與每個觀衆產生情感勾連、吸引持續追看的真人秀味,某種程度上趣味性和觀賞性並不輸於流行文化節目,可以說節目讓文化+綜藝的碰撞再上一個臺階。

題目設置“選擇最難的路走”

文化類節目也能做出潮流感與時代感

從節目形態到賽制設計,做足綜藝性、年輕化表達的同時,肩負漢字文化傳播核心功能的題型題庫、專家團隊,則承擔着有機平衡知識性與趣味性的重任。第二季的題目設置的升級,一方面強化專業性,繼續在漢字文化解讀的深度上下功夫,另一方面,則以多重手段拓寬題目和出題形式,使其富有時代特色,對觀衆尤其是年輕觀衆形成更強的吸引力。

第二季節目專業性的升級,從豪華專家團就能讀到一二,這也是第二季備受好評的一點。白月告訴“看電視”,節目創作中對專業性有兩點考量,“一方面是出題的專業性,我們跟語言應用研究所合作,保證權威性;另一方面是解讀的專業性,這次我們選擇了訓詁學領域大咖酈波老師,和講課最生動的網紅老師王磊,二者互相配合,酈波老師在節目中對選手不斷追問,也讓觀衆留下了深刻印象。”這兩方面協同發力,使得節目內容通過權威機構審覈得到最強力的專業保障,也在風格互補的專家團生動點評中達到專業性與趣味性融合的新高度。

而第二季節目更爲亮眼的在於題目設置上的再度拓寬。實際上,第一季就有不少高度貼合生活實際、形式極富想象力的題目引發關注,第二季主創團隊進一步擴大了與漢字題目結合的領域範疇,深入歷史、國學、藝術、時尚等多元領域,並結合時下熱點,從更多更新的切入點挖掘和展現漢字背後的中華文化博大精深。

從《還珠格格》到《長安十二時辰》,從“雨女無瓜”到“亞子”“塞班”“槓精”“官宣”,熱門影視劇、遊戲、網絡熱詞,都被融入題目中,《神奇的漢字》第二季證明,文化節目不應被貼上陳舊標籤,與曲高和寡、脫離時代劃上等號,也能展現出與時代同步的潮流感,帶領年輕觀衆獲得趣味體驗汲取養分的愉悅感。

將漢字歷史文化與百姓日常生活、時代潮流融爲一體的題目不勝枚舉,在白月看來,“事實上,讓漢字題目跟時代結合其實並不難,因爲漢字本身就蘊含在我們生活的每個角落中。”

而同時,節目的命題形式也在持續翻新,回應當代年輕人對節目的需求和喜愛。例如節目大膽地給出根據雙押韻母寫出詞語並即興說唱一段的考驗,漢字文化與說唱文化的結合,產生傳統與現代碰撞的新火花,也對新生們的發散思維、應變力進行了綜合考查。

不按套路出牌,將題目形式翻出新花樣,成了《神奇的漢字》的一大標籤,白月將其稱之爲“電視製作領域這是一種最 ‘喫力不討好’的出題方式”,但團隊卻樂此不疲,繼續推進“不固定題型”式出題的嘗試,題型更新的頻率達到新高,她表示,這是因爲“漢字文化涵蓋內容過於豐富,無法通過傳統綜藝的單一固定題型展現清楚”,於是,爲了全方位展現漢字音、形、義的神奇之處,“我們還是選擇了這條最難的路走。”

而與題目題型的拓寬相對應的是,新生們的選擇視野也隨之擴大。第二季加盟節目的新生身份肉眼可見地豐富,除了熱愛漢字文化的老師、學生外,還有與漢字文化對接的各個相關領域人士,已擁有一定認知度的席瑞、李浩源、鄧冰瑩、王上等也驚喜加盟,他們辯手、法律人、音樂人等身份與趣味題型的延伸相得益彰,據汪藝真介紹,“第二季選人的標準有所拓寬,更加精準對口漢字文化領域,爲了多層面且深入地解讀漢字,召集各路精英選手化身漢字新生,節目重新定義新青年文化榜樣。”

全民娛樂締造者與文化綜藝金牌之師再合璧

持續探索趣味性、娛樂性與文化性的融合

“寓教於樂”,一直是《神奇的漢字》作爲新式文化類節目秉持的創作理念和原則。“這四個字說來容易,但實施起來還是相當具有挑戰性。”汪藝真總結,漢字新生的比拼以及題目設置上,凸顯的是知識性,而讓緊張的比賽凸顯出活潑的元素、融合綜藝化手法,則在詮釋“樂”,“這一季讓漢字知識年輕起來是我們的目標,我們也一直秉承着這個目標不斷前進。”

在年輕化、全民化、趣味化的方向指導下,節目呈現出瞭如今重新定義漢字益智挑戰節目的新樣貌與獨特氣質。第二季提出青年文化榜樣的概念,就是對節目帶領年輕人領略漢字神奇的靈魂、在年輕羣體中掀起漢字文化學習新風尚這一目標的再強化和確認,同時也希望“讓大家以這些對中國文化熱愛的漢字新生爲榜樣,更積極主動地去學習漢字瞭解漢字,樹立新一代青年偶像代表”,汪藝真直言,“讓漢字文化更加年輕化”是這檔從而內外散發年輕氣息的節目所努力的方向。

兩大金牌團隊的加持,讓這一挑戰變爲可能。劉偉工作室代表節目《快樂大本營》的突出特色“全民娛樂”,與劉建立工作室代表節目《漢語橋》帶動的“漢語熱”相碰撞,在綜藝屬性與文化屬性的融合並進上,兩支團隊都有着領先行業的掌控力。以綜藝化表達方式,打造貼近年輕觀衆審美趣味的文化類節目、爲文化類節目注入娛樂綜藝的活力的共同目標,令他們一拍即可,並在兩季節目的磨合中默契持續升溫。

播出兩季,《神奇的漢字》的市場表現與用戶口碑都不斷走高。節目收視率一直穩居前列,且前三週的收視曲線呈上漲趨勢,選手也成爲網民熱議對象,不少觀衆表示被他們的知識魅力吸引。更令主創團隊樂見的,是漢字文化的學習在全民範圍內形成潮流,“我們做到了讓家長和孩子心甘情願的坐在一起看同一檔節目,時至今日,我們經常能受到微博私信,學生羣體表示很喜歡看,並且可以跟自己的家長一起收看。”白月表示。

第二季在融媒體傳播創新上發力顯著,文化傳承與融合傳播的深度結合也收穫積極反饋,節目通過社交平臺面向全民發起的同步線下答題活動“神奇的漢字挑戰賽”,反響出衆。從節目播出的第三週開展的#神奇的漢字挑戰賽#,至第五週,共7601人蔘與話題;截至發稿,#神奇的漢字#微博話題閱讀量達到25億,討論量近300萬;節目在抖音開展的線上直播,邀請節目中的專家、漢字新生與網友互動答題,直播一上線就有近2000觀衆參與答題,僅直播一個小時累計觀看人數5.7萬,收穫點贊2.7萬。

越來越多的人表示“通過節目品讀漢字的神奇,領略到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漢字的魅力在於,它可以打破時間的壁壘,衝破地域的隔閡”。節目所希望的激起更多人對漢字以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愛,正在變成現實。

前幾年,在政策與市場的雙重推動下,文化類節目迎來複蘇。劉偉工作室、劉建立工作室也都意識到,以Z世代爲主的年輕用戶對傳統文化有着濃厚興趣,“而我們節目在某種程度上是契合了年輕人的需求,在節目的網絡反饋上也能反映出這一點。所以怎樣把節目做得更有趣味性和娛樂性,同時又不失文化性,這個命題值得我們未來不停探索。如何讓表現形式與年輕人心中的中國文化契合,進而鞏固我們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認同感,也是未來幾年我們會不停探討的問題。”白月稱。

汪藝真則認爲當下短視頻的興起,會成爲新一輪文化類節目發展的契機,融合文化基因與短視頻形式的文化類“微綜藝”將迎來廣闊空間,“未來將重視起當下觀衆碎片化的瀏覽習慣,嘗試減輕節目體量,從而打造出品質更高、製作更精良的文化輸出內容。”

對於《神奇的漢字》接下來的創作,他提出將繼續大膽推陳出新,尤其是在青年文化榜樣的塑造上,將打造出擅長琴棋書畫的文化版“101實驗班”,挖掘高顏值高學歷高內涵的廣大學子,由衆多“小諸葛”代替衆多“小鮮肉”,重塑大衆對“偶像”的認知,助力青少年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