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證指數經過本次修訂三條優化之後,能否解決“十年不漲”的問題呢?答案是很難。光大證券金融工程團隊認爲,修訂後上證綜指收益能力僅僅是略有改善。

最近幾年,有關“滬指失真”、“A股十年不漲”的話題引發市場廣泛關注,不少專家、學者建議調整上證指數的編制規則。

今年兩會期間,上證指數編制方法的問題再次成爲代表、委員熱議的焦點。衆所周知,上證指數發佈至今已有29年,即將邁入而立之年。作爲A股市場的“門面”,上證指數的調整已經迫在眉睫。

6月19日,上海證券交易所宣佈,上交所與中證指數有限公司決定,自2020年7月22日起修訂上證綜合指數的編制方案。

本次上證指數修訂主要包括三個方向,簡單來說,就是剔除ST股及*ST股、延長新股納計入時間,以及納入科創板證券。

上證指數的此次修訂是否對症下藥?經過此次修訂,能否在一定程度上解決“A股十年不漲”的問題?如果不能,後續該如何優化?

01

此次修訂具備三大亮點

上證指數的此次修訂是否對症下藥?根據上交所的公告,上證綜合指數本次修訂內容主要涉及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剔除風險警示的股票。指數樣本被實施風險警示的,從被實施風險警示措施次月的第二個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起將其從指數樣本中剔除。被撤銷風險警示措施的證券,從被撤銷風險警示措施次月的第二個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起將其計入指數。

第二,新股計入的等待時間延長。日均總市值排名在滬市前10位的新上市證券,於上市滿三個月後計入指數,其他新上市證券於上市滿一年後計入指數。

第三,納入科創板與紅籌CDR。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的紅籌企業發行的存託憑證、科創板上市證券將依據修訂後的編制方案計入上證綜合指數。

從這三大修改方向來看,總體上還是比較對症下藥的。首先,剔除ST股,可以解決上證指數“只進不出”、垃圾股拖後腿的問題。其次,新股納入時間從“第11個交易日”改爲“一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高位接盤次新股的問題。

比如大家都在舉的中石油的例子,2007年11月5日上市當日收盤總市值逾7萬億元,爲當時滬市第一大市值股,在上市第11日以39元的價格計入上證綜指,目前股價跌至4元,只有計入指數時的約十分之一。這種例子還有很多,如中國神華等。

最後,納入科創板與紅籌CDR,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優化上證指數金融地產股佔比過高的問題,讓上證指數更有代表性。

02

“十年不漲”有望終結?很難

上證指數經過上述三條優化之後,能否解決“十年不漲”的問題呢?答案是很難。

光大證券金融工程團隊認爲,修訂後上證綜指收益能力僅僅是略有改善。該團隊參考上證綜指新的編制方案,模擬新上證綜指,可以看到整體的收益有所提升:修訂後的上證綜指自2000年以來年化收益爲5.47%,相比原始指數的3.67%有所提升。

不過歷史回測數據很難預示未來,很多量化回測很美的指數,之後跑得一塌糊塗的情況也不是沒有。更爲重要的是,有業內人士指出,此次編制方法調整隻是小修小補,沒有觸及核心問題。

首先,ST股在上證指數里的權重很少,剔除這一部分股票對於指數影響不大。據方正證券的數據,截止6月19日,上證綜指成分股共1560只,其中風險警示類股票90只,個數佔比約5.77%,總市值佔比約0.56%。由於佔比較少,當前情況下剔除風險警示股票對指數的影響有限。

其次,新股計入的等待時間延長至一年,僅僅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高位接盤”的問題,要知道,很多新股恰恰是從一年後(解禁)開始走向漫漫陰跌之路的。這裏面其實涉及覈准制下新股被爆炒的問題,長久的解決之道只能期待全面註冊制的推進。

最後,將瀾起科技等25只科創板股票納入上證指數,可能引發另外一個問題。Wind數據顯示,截止6月19日,科創板、科創板50的市盈率都高達近百倍。在如此高的位置納入上證指數,是否也存在“高位接盤”的情況呢?

03

後續該如何繼進一步優化?

此次上證指數編制方法的修訂只是小修小補,很多業內專家熱議的“加權方式”修改就沒有涉及。

中信建投指出,上證指數中金融地產、工業等傳統企業權重佔比較大,截止6月19日,金融地產行業權重達到39.2%。隨着我國經濟結構調整升級,很多信息技術等新興行業成長型企業大量在中小企業板和創業板上市,上證綜合已無法體現這一市場結構變化。

如何降低金融、地產等傳統企業對於上證指數的拖累?不少專家建議將上證指數的加權方式從總市值加權改爲自由流通市值加權。中金公司首席策略師、董事總經理王漢鋒明確表示,國際上比較有代表性的指數,包括我們最近這幾年大家都非常熟悉的MSCI(明晟)指數,它們的編制方法都是以自由流通市值加權的方式編制的,既可以在市場上進行交易,又能比較好的具有廣泛的代表性,也能對市場結構的變化做出適應性的變化。

按照王漢鋒的研究,如果按自由流通市值來看的話,這個明顯就更加接近真實情況了,老經濟佔的比例就下來了,新經濟佔的比例就上來了。比如說消費、醫藥、日常消費、科技這些,佔的比例加在一起,按照自由流通市值就已經達到40%了。

除了加權方式的問題,更爲本質的問題是,在覈準制下,絕大多數爆炒後的次新股在解禁後迎來漫漫陰跌之路,同時新股納入的數量遠超退市的數量,這些問題都會在一定程度上拖累指數,這些都有待於全面註冊制來解決。

由此可見,“A股十年不漲”不單是指數編制的鍋,更不能指望一次修訂就能解決所有問題。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及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產業鏈高清圖譜合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