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猫超市在低调了一段时间之后,再次被关注,这一次它从最初变革者的角色转变成了它最不想成为的样子。

崛起之后的天猫超市!

马云提出新零售之后,线下开始掀起狂潮,大有重回线下的趋势,不少人看到了其中的商机。而随后的天猫超市更是让不少人看到了其中的机会,看到新零售的发展,线下的美好。

比起京东便利店,天猫超市让人看到了更多的脚踏实地,在既往的报道中,从产品、渠道、店面等各个方面的改变。无论是终端的参与者还是经销商都感觉到了变化,感觉搭上了发展的列车,迎接的是新的机遇。

但是,随着天猫超市的崛起到稳定,一切开始变得不一样了。

在阿里人的运营下,天猫超市的架子搭起来了,结构搭起来了,渠道调整了……随后是阿里自己团队从台前退到幕后,而接受台前的变成了大量外聘的传统企业的人士,风气也随之大变。

原本的“学院风”陡然进入“社会”,各种传统线下渠道的风气随时而来,各种费用、人情开始成为主导,天猫超市从平台转变成为了掌控者,经销商从主导者、参与者变成了旁观者。

过去,天猫采用的代销,平台出单发出指令后,经销商完成,平台配合落地。经销商占据主动,无论是在营销上还是市场都能做到心中有数。将经销商的经验和天猫的新模式完全发挥出来,达到最大的效果。

但是,在新模式之后,从经销商进货,放在自己的仓库,天猫负责发货。而背后的各种活动,促销完全有天猫掌控,经销商甚至都无法改变,每年天猫销量增加的数据背后是亏损是经销商买单。

经销商在后台没有任何的操作权限,自己的产品无法做主,怎么样的价格,怎么促销,怎么做市场……一切与他们无关。他们能做的就是交钱、提供产品、看着他人的各种不堪入目的操作,最后还要为之买单。

从最初的主动到成为傀儡,到最后的旁观者。原本美好的新机遇,新平台,新发展,在崛起之后逐渐成为吞噬经销商的“恶龙”。

到底是新零售,还是借尸还魂?

天猫超市的变化不仅仅是这些,包括改变之后账期加长,扣点,费用等等都成为拿捏经销商的手段。而这些无疑都是过去传统零售的恶习,也是最初新零售在宣传和改变的,现在却在新零售身上再次出现。

除了天猫超市之外,在此前提到的新通路时也曾说过现在新通路的不少合作伙伴正是过去的二批,也正是在最初被提到要“消灭”的一部分,但是,现在成为了这些新零售合作的方向。

新零售的灵魂正逐渐被恶习吞没,上演的又是一场借尸还魂。从人员上来看,新零售的快速崛起,很大程度上还是要依赖传统零售企业经验的人员,借此来引导市场,更好的掌握市场。但是这样的结果,在带来血液的同时,带来的还有恶习,并且这些比在传统零售可能更严重。

传统零售依旧受到区域、成本等各方面的限制,但是新零售可控制的资源更多,可控制的成本更多,甚至通过手段可以直接影响到经销商的收益以及发展。在这样的一个平台上,经销商甚至能做的选择很少,无异于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这样的感觉是不是回到了当初要逃离的传统零售时的样子。说到底,所有的手段都是为了收益,为了数据。经销商想要利润和市场,新零售想要展示出好的数据,以此来获得关注,吸引更多人的加入。

所有前期的铺垫想要的效果就是把经销商绑定到平台上,销量上去了,渠道稳定了,经销商的利润大多源自于平台,一切命门都在掌握之中,这个时候,一切都是平台说的算了。经销商再想要离开,已经没有任何退路。

平台前期依靠经销商资源的集中,掌握了终端,最终将矛头转向了经销商。而阿里人员的退后,传统零售人员的上场,无疑是这一场收割的开始。这是整个新零售的趋势,当发展到一定阶段,手中掌握的一切都成为收割的工具。

如此新零售能坚持多久?

为什么近两年唱衰大商超的那么多?很大程度上因为大商超本身存在的问题,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各种费用、人员、与经销商关系的恶化等问题的不断暴露。所有问题根本不在外部,而在内部。

本身大商超在过去汇聚大量的消费者,就算现在新消费者崛起,商超仍然有一定人流,但是近两年为什么人流减少了?

外部冲击之外,更大原因在于内部经营问题的不断暴露,高压力之下经销商逐渐退出,一部分有实力有眼光的经销商开始扎根其他渠道,进行深耕,或者转型向新渠道。而大商超的盘剥之下,越来越多的经销商已经开始退却。如此状况下,本身不作为,经销商不愿意用力了,商超产品基本没有变化,没有新的消费者进入。多方面因素下,逐渐走向没落。

这是大商超数十年积累下的弊病,现在新零售刚刚成长,就已经开始染上这些病痛。那么,这颗刚成长起来的小树能够支撑多久呢?

此前讨论新零售问题时,更多在关注模式上的变化,盒马出现的发展问题也更多归结于消费群体以及模式的选择,但是现在不得不思考其内部人员是否也在逐渐走上老商超的路子了。

经销商在渠道面前大多处于弱势,无论是大商超、便利,甚至是社区小店,在对接的过程中都是小心翼翼,因为自己太容易被替代了。

无论哪一个渠道的建立都离不开经销商,但是渠道建立之后,开始要分饼的时候,就没有经销商什么事情了,一下子变成了渠道的长工,收成都是“地主”家里的了。这样的事情不仅是在经销商和零售渠道之间,和厂家之间也是如此。数年前,一直都有厂家想要摆脱经销商,直接对接终端。

但是,任何一个忽略经销商群体的,最后都必定自毁城墙。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更何况失去构成整个链条的核心一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