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魚體形呈扁平狀,背部隆起明顯,頭和口均較小,上下頌無角質物覆蓋,大多分佈於長江中游的幾個大中型湖泊,主要產於湖北。武昌魚具有能在池塘中產卵繁殖、成活率高、生長較快、容易飼養和捕搜、含肉率高、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和味道鮮美等優點,深受消費者和養殖者的喜愛。

武昌魚的原產地不是現今的武昌,而是現在的鄂州市,在三國時稱“武昌”。據史書已載,孫權巡遊湖北鄂城,發現城南幾十裏許有座小山,名叫武昌山,以武爲昌,正合以兵戎起家的孫權心意,即將鄂城改爲武昌,同時還發現這裏有一種滋味特美的鯿魚,遂命名爲“武昌魚”。孫權定都武昌後,盡情享受武昌魚,並用來賞賜功臣。說明三國時期武昌魚美味已被推崇。在我國悠久燦爛的魚文化史上,武昌魚以其優美的體形、甘醇的味道、豐富的營養以及燦爛的文化名揚四海。

武昌魚是我國重要的草食性經濟魚類。武昌魚肉嫩而鮮美,可食部分達70%以上,營養豐富,是湖北梁子湖的特產。由於其食性廣、成本低、生長快、成活率高、易捕撈,能在池塘中產卵繁殖,且具有味美、頭小、含肉量高、體形好、規格適中等優點,因而被作爲優良的草食性魚類品種在全國普遍推廣。近年來,武昌魚成爲市場暢銷品種,養殖經濟效益較好。20世紀60年代起先後被移植到江蘇、上海等地,現已成爲我國主要的淡水經濟魚類之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