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8岁小女孩因“一双大眼睛”,被中国人记住,由国家全力培养。

大部分家长都有一个共识“男孩要穷养,女孩要富养”,这句话的正确性暂且放一边,单说女孩子在物质上充裕,会让其从小开阔视野,精神思想上更加丰富,从而能独立自主、见多识广、高雅睿智,成年之后才能更加理性地面对生活中的种种诱惑。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很多家庭都没有办法给自己的女儿富裕的物质生活条件,甚至连吃饭穿衣上学都成问题。

在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就有这样一位小女孩,父母靠打鱼、养蚕、养猪和种田、种板栗为生,一家人过着辛劳拮据、简朴的乡村生活。

和同龄女孩一样,7岁的时候开始上一年级,每学期100多元的学费成为了家中难以负担的开销。这位小女孩名叫苏明娟,她无法选择出生,但她的命运自己亲手进行了改写。

苏明娟是幸运的,因为她在1991时遇到了解海龙。他用手中的摄影机,记录下了很多美好的瞬间。这其中就包括一张《大眼睛》的照片,大眼睛的主人就是苏明娟,当时她才8岁。

在张湾小学读书的苏明娟长着一对令人羡慕的大眼睛,解海龙拍摄的时候,苏明娟手握铅笔头、两只直视前方对求知充满渴望的大眼睛炯炯有神。

为此,解海龙将照片题为“我要读书”,一经发表,反响十分强烈。这张照片很快被国内各大报纸杂志争相转载,成为中国希望工程的宣传标志。与此同时,苏明娟也随之成为希望工程的形象代表。

“大眼睛女孩”被中国人深深记住

苏明娟天真可爱的形象,加上对知识的渴求,那双令人难忘的大眼睛让几乎所有中国人记住了她,《大眼睛》这张照片还被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用作希望工程的标志。

记忆深处的大眼睛女孩,依然是那么清澈,而很少有人知道这个女孩的名字,所以说苏明娟是幸运的。她得到了一次让全中国人认识自己的机会,也因此获得了不一样的人生体验。

1997年,14岁的苏明娟就成为了人民大会堂里的与会代表,这一年龄可谓刷新了记录。2007年6月23日,她又成为了北京奥运会安徽赛会志愿者招募形象大使。这个曾经的小女孩,正逐步用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记住她。

苏明娟获得了由国家全力培养的机会

2002年,苏明娟考入安徽大学金融管理系,终于实现了从小“我要上大学”的梦想。

这个从小就渴望知识的农村女孩,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可以,能行。从农村到大城市,这样的改变十分彻底。

有如此优秀的学生,国家不会忘记。她的学费全部由国家负责,就此告别了被资助的时光。这个女孩天性善良,自己的学习有了保障之后,她并没有开始享受来之不易的时光,而是开始感恩。

大一的时候,苏明娟开始勤工俭学来解决自己的生活费,不仅当过售楼员,还曾在北京摩托罗拉总部的人力部和财务部实习工作过。此外,她还是学生会组织部部长。

最令人感动的是,苏明娟在暑假期间,就主动组织同学到金寨县另一个贫困村做义务支教工作。这样的孩子,永远把感恩藏在心底,用最朴实无华的行动去兑现“感恩”二字。

自己获得了国家的全力培养,那必将用所学知识去回报祖国,从自己的家乡开始,也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苏明娟一直坚持捐款,给更多的孩子送去希望

大学毕业之后,这个曾经的大眼睛女孩到了银行工作,成为了一名白领。但她把自己人生中的第一份工资全部捐献给了希望小学。

从此以后,每年都会定期捐款,这一举动从未停止过。因为自己的知名度,很多公益活动都有苏明娟的身影。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呼吁社会有识之士参与扶贫济困,帮助弱势群体。

就在2018年6月12日,苏明娟来到安徽省青基会、安徽省希望工程办公室,办理了设立以苏明娟本人名字命名“苏明娟助学基金”的相关事宜,并拿出3万元家庭积蓄作为助学基金的启动资金。

被资助的对象,变成了资助别人的天使,这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也是国家全力培养之后的结果,大快人心。

小结

多年以后,苏明娟再也不是那个怯生生的孩子了,令中国人记住她的不再是那双大眼睛,而是她身上散发出来的更多的优良品质。

她“淳朴、低调、不张扬”。她用那双晶莹剔透的大眼睛看到了人间的真善美,并且致力于把这种美德继续传承下去,她的美不仅仅是那双眼睛,而是她的心。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