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藏区旅行,经常能听到人们提到“藏布”、“拉”和“措”。因为在藏语中,“藏布”的意思是江河,譬如雅鲁藏布江;山和山峰被称为“拉”,譬如唐古拉山;而“措”指的则是湖泊,比较著名的有纳木措、羊卓雍措,以及今天我们要说的巴松措。

位于林芝地区的巴松措,是一个巨大的冰川堰塞湖。整个巴松措湖区包括巴松措、扎拉措、钟措、普纲落措、新措等大大小小好几个湖泊,几乎完全被郁郁葱葱的雪山和森林所环抱,并且有冰川、河流、湿地牧场、草甸和村落等多种综合景观,风景秀美绝伦。

虽然海拔高达3700米,但由于周围森林繁茂,巴松措湖区的氧气含量较高,一般很少引发高原反应,这对于来自平原地区的旅行者来说是相当友好的。

“巴松措”在藏语中的意思是“绿色的水”。来到巴松措,会折服于它宁静清澈、碧绿醉人的湖水。蓝天下的巴松措,就像是一颗镶嵌在山峦和森林中间闪闪发光的绿宝石,晶莹剔透。在日光的照射、群山环抱和森林的掩映下,你会发现巴松措湖水的绿色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有着难以一语概况的极为丰富的层次。这种在深邃的墨绿和冰透的浅绿之间的色号变幻和色彩交错,让整面波澜不惊的湖水呈现出别样的美,令人醉心。

在巴松措的湖水中央,有一座神奇的湖心岛,当地的藏民们称它“扎西岛”。扎西岛之所以神奇,是因为它是一个漂浮在湖面上的小岛,底部并不与湖底相连。

巴松措,是藏传佛教宁玛派的圣湖。整个巴松措湖区被三座象征着智慧、慈悲和力量的山岩环绕着,它们分别代表着文殊菩萨道场、观音菩萨道场和金刚手道场。所以巴松措最重要的人文景观,就是寺庙。

扎西岛上最有名的,是为了纪念宁玛派的创始人莲花生大师而建的措宗寺,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了。措宗寺规模不大,属木石结构,上下两层,是典型的藏传佛教寺庙风格。寺中白塔经幡,坐佛香灯,供奉着千手观音,金童玉女,以及高僧莲花生大师。在巴松措,几乎处处都能听到莲花生大师的故事和传说,而那些与这位天竺高僧有关的物件,都被人们当作神物被加以供奉和膜拜。

在巴松错湖南岸的一条小溪边,就有一处经由莲花生大师加持过的“求子洞”,据说这个“求子洞”相当灵验,只要摸一摸就能得子。

措宗寺大门两边的台阶旁,摆放和供奉着一对男根女阴的木雕像,让人很是讶异,因为在人们的常规认知里,生殖崇拜与佛门“清净地”的形象很是格格不入。但这正是宁玛派的一个特点。莲花生大师来自天竺,他所创立的宁玛派,也叫红教,是藏传佛教中最早的教派之一,有着浓郁的印度教色彩和西藏原始宗教的烙印。宁玛派不仅推祟生殖器祟拜,而且允许信众娶妻生子,甚至还允许男女双修。据说,莲花生大师本人就娶有两个妻子。

宁玛派这种不禁欲的宽松修行方式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钻了空子,也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宁玛派甚至佛教的声誉。于是,宗喀巴大师对藏传佛教进行了改革,重整清规戒律,创立格鲁派,这也便是拥有更多信众的支持的黄教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