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渠遊記

文|秦長林

初冬某日,天還未亮,我們一行四人(女兒燕子、女婿小卿、兒子啓瀧等)開車前往興安方向而去。路上清風拂面、晚秋涼意襲人、圓月默默伴我而行。到達湘漓鎮江口村時,天剛放亮,晨霧濛濛,北風嗖嗖,樹影婆娑,呈現出晚秋的景象。正是:夜霧朦朧伴月影,車行輾轉訪秦城。

興安是一座古老的縣城,歷史悠久,可追溯到秦朝秦始皇時代。相傳秦始皇帝爲了完全統一中國,派兵南下收服百粵。秦軍50萬之衆於公元前219年發動南征之戰,兵分五路,其中兩路攻西甌(廣西),戰爭進行得非常慘烈,先後進行了三次戰爭,史稱“秦始皇三徵嶺南”,歷時五年取得完全勝利。

在前兩次戰爭中,秦軍在興安受阻,因軍需供應不上,水陸兩路不通。所以秦始皇命令開鑿靈渠,從湘江分流灕江梳通水路。工程完工後秦軍得以揮師而下完成統一大業。

我們從江口村出發,一路往北轉西北方向,到達興安縣城,眼前聳立一座雄偉的古代建築,仔細一看大門額上書寫三個大楷字“秦皇宮”,這個秦皇宮是仿古建造的,猜其仿造目的當以示銘記秦始皇帝下令修建靈渠的千古奇功。這也是商家們借用的名人古蹟效應吧。

秦皇宮位於縣城側畔,古北門處,佔地7400平方米,以當年風貌爲原型,以秦漢風格爲主體運用現代建築爲審美,精心打造的建築羣。其間有飛瀑流連,古木參天,樓臺亭閣,曲徑幽幽。還原了歷史真實,彰顯了秦漢文化。皇宮的後面是靈渠、水街,前面有秦人街。

有詩讚曰:

壯觀莫過始皇宮,仿效出奇還古風。

誰道南垓爭戰遠,神威永固國人中。

參觀完秦皇宮,繼續前行,在城中十字街口廣場處,立有一塑像,高高在上,抬頭細看:哦!那高高聳立的原來是秦始皇帝像,身披佩劍,威武雄壯,君臨天下。在興安縣內到處都有秦的痕跡,我感覺好像穿越到了古代的秦國。不管是在秦皇宮,還是在靈渠公園,到處都有體現秦的標誌。還有滿街都米粉店,米粉是桂林地區的特產和美食,聽說它的出處就是從秦始皇南征時的故事傳承下來的,米粉的故事非常生動感人。

我們買了門票來到靈渠公園,見到了古今中外聞名的靈渠。所謂靈渠,人們又稱其爲秦鑿渠、零渠、陡河、興安運河、湘桂運河、秦渠,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一項偉大的水利工程。位於興安境內,由東向西流向,將海洋河和大容江相連,使漓、湘兩江實行了三七分流、疏通了長江和珠江兩大水系。

我們先後從南渠下游依渠向上遊,先後觀賞了四賢詞(四賢指史祿、李渤、馬援、魚孟威)、人稱“天下第一陡”的陡門、小天平、大天平、堰壩、水涵、泄水天門、北渠、鏵嘴、秦堤、橋樑等;還參觀了湘江古河道以及其它古蹟和歷代建築、設施等古代奇蹟。從觀賞過的古蹟中,真正體現出了前人們的聰明才智,勤勞勇敢、技術好、水平高、功夫到家,這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秦始皇修好靈渠,溝通了長江、珠江兩大水系,一舉統一了嶺南,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中國一統大業,給大中華留下一統江山。正是:

自始湘漓兩水分,驚天壯舉是秦軍。

靈渠雄偉祖龍建,萬古英名萬古勳。

【編輯|夏巖】

END

作者簡介:秦長林,男,廣西陽朔縣福利鎮渡頭村人,農民,陽朔詩詞學會會員,中華詩詞學會會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