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的报道,6月18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一家美国杂志上发表了题为《第二次世界大战75周年的实际教训》的文章。文章中,普京明确表态:坚决反对取消五个常任理事国的“一票否决权”资格。

在二十年的俄罗斯领导人生涯中,普京极少以文章的形式阐述自己的观点。在国外媒体上发表文章的现象更是少之又少。那么,普京这次为什么郑重其事的在外国媒体,而且是在美国媒体上发文阐述自己的观点呢?

顾名思义,讨论“五常的一票否决权是否应该被取消”的问题,自然是离不开普京这篇文章的题目。显而易见,“一票否决权”与二战有关。也就是说,一票否决权与联合国的背景,历史及机制有关。而普京为什么又会坚决反对取消五常的“一票否决权”资格呢?这又需要从俄罗斯目前的处境及战后秩序的未来命运说起。

普京之所以坚决反对取消“一票否决权”,有于公及于私两个层面。于公是在维护战后体制及秩序;于私自然是为了维护俄罗斯自己的利益。而此时普京发文表态的背景也有两个。一是在世界格局即将深刻变化的关键时刻。另一个是近年来出现了对二战历史进行重新“解读”的趋势。而普京之所以在美国发表这篇文章,同样有两个含义。一是表明俄罗斯继续“认可”原有的治理体系,即仍然以“五常”主导世界。二是提醒美国不要支持试图否定苏联在二战中作用的“势力”。

二战已经结束75年,直白的说,已经有点“物是人非”了。人们对二战的记忆也随着时间流逝在逐渐淡薄。所以,试图改变战后体系的呼声也在逐渐升高。而战后体系的核心就是联合国安理会的组成。因为,安理会是联合国唯一的“权力”机构。而在安理会的组成中,常任理事国及那张“一票否决权”就成为了令其他国家垂涎欲滴之“所在”。其实,所谓的联合国改革呼声,就是奔着那张“一票否决权”去的。

“一票否决权”不仅代表着权力与身份。同时还能硬气的维护自己利益。比如说,事关五常任何一个国家的利益时,不管这个常任理事国的做法是否具有正义性,是否违背人类文明的共识,是否超越了道德底线,联合国安理会都无法做出谴责及制裁的决议。所以,此点也是其他一些国家“诟病”一票否决权的根本原因。也就出现了两种情况。一种是自认为有希望挤进安理会的国家,它们呼吁安理会改革,要求增加常任理事国。比如印度,日本,德国,巴西等。另一种是自认为自己“毫无希望”进入安理会的国家,它们也呼吁安理会进行改革。但改革的目的是“取消一票否决权”。意思是:我得不到,大家都别拥有。

取消“一票否决权”显然行不通。而增加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也面临操作难题。难题一是原有五常不会愿意“分权”。难题二是即便五常愿意“分权”,但哪些国家入常又会展开一场资格的较量,也同样不可能形成一个圆满的解决方案。比如说,日本入常,韩国不会同意。德国入常,波兰等国未必会同意。印度入常,巴基斯坦显然不会同意。巴西入常,阿根廷也会反对。而最主要的是,五常也同样不会同意与自己有“纠纷”的国家入常。比如日本和印度的入常,肯定都有五常国家投出反对票。

从内心来说,没有谁愿意轻易放弃或分享权力。尤其是这份“权力”来之不易的时候。比如说五常的地位及否决权问题。五常之所以拥有“一票否决权”,那是有历史背景的,或者说是用生命换来的。因为,联合国的建立就是孕育在二战中,就是二战结果的标志及体现。

二战中,日本1941年12月7日偷袭珍珠港后,英国首相丘吉尔于12月22日访问了华盛顿。罗斯福和丘吉尔在会谈中讨论如何才能战胜日本和德国这两个轴心国的问题。他们讨论了建立一个“反法西斯”同盟的可能性,以便于战胜这两个法西斯国家。这就是联合国成立的背景。于是,罗斯福与丘吉尔共同拟定了《联合国家宣言》。并有26个国家在1942年1月1日签署了这个《宣言》,自此,反法西斯同盟成立。此后,还以此为基础签署了《联合国宪章》,并成立了联合国。

1945年6月26日,51个国家(波兰补签)签署了《联合国宪章》。10月24日,联合国正式成立。基于“二战结果”这个事实,美,英,中,俄,法五国成为了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具有一票否决权。有人形象的将其称之为“五大原始股东”。这也就形成了二战后的世界治理体系。

二战结束至今,尽管世界热点地区冲突不断。但却也再没有发生世界大战。至于原因,有的观点认为纯粹是“核武器”的原因。其实,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客观的说,二战后形成的联合国治理体系与核武器的威慑作用共同起到了“止战”作用。可以试想一些,假如没有联合国对发展核武器的“约束”,估计现在至少有几十个国家拥有了核武器,那么,世界同样可能会“乱套”。所以说,尽管联合国在一些人的眼里似乎作用不大,但它的存在毕竟是个“圈圈”。毕竟可以在这个“圈圈”里来解决问题。

当然,联合国的作用,特别是安理会的议事机制问题,近些年来遇到了“瓶颈”,也是一些国家以此说事的“借口”。比如说在巴以冲突问题上美国屡屡使用“否决权”偏袒以色列。比如说在克里米亚问题上国际社会无法对俄罗斯制裁形成决议,因为俄罗斯也有“一票否决权”。恰恰是因为克里米亚问题,使一些国家乐此不彼的诟病安理会的组成及议事机制。也从而逐步形成了“弱化”苏联在二战中作用的“暗流涌动”。

波兰,捷克,罗马尼亚等国都是二战的受害国,同时也与苏联有着历史怨恨。而乌克兰,波罗的海三国等原苏联国家,也同样对原苏联怀恨在心,同时也对现在的俄罗斯充满警惕。特别是克里米亚公投入俄事件发生后,这些东欧国家便逐渐掀起了“重新”评价二战中苏联作用的“潮流”。比如,捷克拆除了原苏联二战人物的纪念碑及雕像,波兰将俄罗斯与德国一起视为二战的始作俑者。乌克兰也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了苏联在二战中的贡献。显然,这成为了一种风气。

重新“解读”二战,弱化或否定苏联的贡献及作用并不是这些国家的目的。它们的真正目标是苏联的主体继承国俄罗斯。因为,俄罗斯常任理事国的席位是继承原苏联的。一旦苏联的二战中作用被否定,俄罗斯的常任理事国席位也就自然失去了“合法性”。也就不会出现像“乌克兰要求取消俄罗斯的一票否决权的提议却又被俄罗斯‘一票否决权’”的桥段了!从现实来说,仅凭这些国家的鼓噪,是不可能剥夺俄罗斯的“一票否决权”的。但是,凡事无绝对。客观的说,如果有一个国家“走极端”的话,取消俄罗斯的一票否决权也并非完全不可能。这也是普京在美国媒体上发文的一个重要原因。

想来大家已经猜到,能够通过极端方式间接取消俄罗斯一票否决权的国家就是美国,也只能是美国。不可否认的是,美国仍然是目前这个世界上最强的国家。而联合国的建立也是美国一手操作的,直白的说,目前的世界治理规则及秩序的建立,美国起到了主导作用。也正因为此,才有人说“美国制定的规则自己却不遵守。”可是,恰恰是因为美国的“不遵守”才使联合国的解体成为了一个“可能”的选项。在谈到美国退出联合国的可能时,经常看到这样的观点:“美国不会退出联合国,即便退了,联合国还照样运转。难道地球离开谁会不转?”其实,可怕的不是美国的退出,而是美国退出后的“重建”。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假如美国要求俄罗斯放弃“一票否决权”的话,俄罗斯肯定不会答应。那么,美国就极有可能采取“釜底抽薪”的方式退出联合国。然后呢?重组。首先,五眼联盟国家会跟随,波兰,罗马尼亚,捷克,乌克兰,波罗的海三国等东欧国家可能会跟随。而西欧,北欧一些国家也可能会跟随。美洲的大多数国家会跟随,亚洲的日本,韩国,印度跟进的可能性也很大。比如说印度,它梦寐以求愿望的就是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可是,在原体系中,印度进去的可能几乎是零。而如果加入新组织的话,以印度的体量,弄个常任理事国应该不是难事。它又何乐而不为呢?

反观俄罗斯,一旦现有体系解体了,俄罗斯则很难拉到足以与美国抗衡的国家组成阵营。那样的话,俄罗斯不仅失去了一票否决权,而且极有可能会失去了在国际热点问题上的发言权。对于这点,普京很“清楚”,也很“智慧”。他选择在世界格局深度变化的关键时刻在美国发表《第二世界大战75周年的实际教训》一文,显然有着多重涵义。一是提醒美国不要支持试图削弱苏联在二战中作用的国家。二是强调二战体系仍然有存在的必要性。三是表白俄罗斯仍然愿意在原有体系中发挥作用。四是表明世界格局的改变不必具有“颠覆性”。不得不说,普京是“睿智”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