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直播流的快速擴大,主流媒體直播賣貨成爲市場首選,其巨大的公信力、影響力和傳播力。

不僅如此,像是人民日報等多家媒體紛紛滲入直播領域,積極探索媒體融合發展新業態、新模式。直播技術讓媒體內容更豐富多樣,媒體帶貨的成績也很亮眼。

“中國2020珠峯高程測量登山隊”於5月27日登頂珠穆朗瑪峯,爲珠峯“量身高”。新華社推出VR直播、高清直播、航拍、3D視頻等系列融媒體報道,全方位、多維度、立體式地呈現“丈量”珠峯的過程,網友直呼看得過癮:“頭一次這麼身臨其境地體會大自然的壯觀太震撼了!”

確實,直播是風口,也是時代潮流趨勢。而當前的直播模式分爲三類:帶貨直播、秀場直播和知識直播。

但直播帶來的問題也隨之而來,直播帶貨競爭加劇,流量成本也越來越大,可能網紅主播賺得盆滿鉢滿,商家卻賠本賺吆喝,這種情況顯然很難持續。同時,直播帶貨商業模式與佣金比例、坑位費以及品質控制機制也需要適時改變。這都需要通過利益平衡進一步劃分責任與收益,需要有更加科學合理的指導規則加以規範。

專家表示,在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的關鍵時期,主流媒體順應新時代發展潮流,擁抱新技術,走向新受衆,積極創新媒體傳播方式,不僅可以構建優質豐富的多樣化內容,還能激發受衆參與傳播的積極性,以更新鮮的方式傳遞主流價值觀,從而實現傳播價值、用戶價值、社會價值的多贏。

眼下,直播帶貨正成爲扶貧助農新模式。不少媒體策劃了靈活多樣的直播活動,助力經濟復甦,有效拉動農產品銷售。作爲媒體經營轉型的一種嘗試,直播帶貨也爲媒體帶來流量和人氣。

此外,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學院教授方毅華指出,很多媒體注意的是,直播帶貨的目的要明確,要慎重選擇產品。所賣商品既要符合媒體自身定位,又要符合大衆期待,同時要讓購買者得到實惠,纔是本質所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