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二指禅掌门

01

关于福气和福报,其实没有确切的定义,不同阶层的人根据自己的生活条件,都有自己的看法。也就是说,普通百姓和达官贵族所理解的福气差之千里。

昨天在旧书摊买了一本旧书,翻看时看到一个片段。

一对蜜月期的年轻夫妻恩爱无比,一个冬天的深夜,妻子受了风寒忽然咳嗽不止,丈夫起身,先是轻轻捶打妻子的背部,然后下床,热了一杯牛奶端到床前,妻子见状,流下了幸福的眼泪。

在这段描述的旁边空白处,不知谁用圆珠笔写了一个字:傻!

应该是这本书的原主人看到这个情节,认为妻子的眼泪明显是矫情。不就是倒了一杯牛奶,至于感动到流泪?

几天后,我又看到了类似的情节。

五十年后,夫妻两人都垂垂老矣。又一个寒冬的深夜,妻子又剧烈咳嗽起来。已经佝偻的丈夫弯着腰,小心翼翼地端来一杯热气腾腾的牛奶。

在这段描述的旁边空白处,依然用圆珠笔写了一个字:福!

很显然,这位读者朋友从开始认为“傻”,到最后悟到“福”,羡慕之情跃然纸上。

再仔细看,那个“傻”字龙飞凤舞,似是很不屑;但那个“福”字却工工整整,尽显庄重。

原来,人们对福气的向往从来没有改变。

02

忽然想起当年写《左宗棠家训》的时候,因为查资料,将晚清四大名臣的传记浏览过一遍,虽看得不细,但也记住了很多有价值的东西。

比如“福气”,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和张之洞就都曾谈起过。

03

曾国藩:守成避祸福气常居。

曾国藩在晚清,甚至整个清朝都属德高望重之人,其修养被后人所赞叹。

关于福气,曾国藩用四个字来阐述,那就是“守成避祸”。

简单说,守成就是一个人能够长久的守护好人生的所得。这似乎在常人看来不值一提,但很多人确实没有做好,活生生把曾经的美好生活“挤”走了。而造成这种境况的主要原因是,富贵之后产生享乐、懈怠心理,将曾经的“辉煌”挤出家门。

如果你守好了自己的所得,那么恭喜你。但这只是福气的一半,另一半则是要避免人生遭受一些命运的挫折,也就是“避祸”。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小心翼翼处理各种关系,凡事留余地功不独居,过不推诿。如此,福气自然会常居身边。

04

左宗棠:低调做人,培养元气

左宗棠是大器晚成的代表人物之一,半生贫寒不得志,数次赶考不第;后半生则乘风而起,做出了许多常人所不及的大事。因此,他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人生,对福气自然也有另一番理解。

左宗棠在一封家书中提到,左家世代寒素,其骤致大名,已经是到顶了“美已尽矣”。这个时候更要戒骄戒躁,因为只有低调做人,培养元气,才能延长福气。

05

李鸿章勤俭二字,凝聚福气

李鸿章是曾国藩的学生,自然也学到了很多老师的思想精髓。

说到福气,李鸿章更倾向于家庭。他曾经说过:“勤俭二字,能定人之恒久。”一个家庭长久的福气,是从勤劳、节俭两处积累得来的。

李鸿章认为,一个家庭的福气,就藏在“勤·开源、俭·节流”之中,只有勤俭持家,才能凝聚福气,使整个家庭长享富贵安乐。

06

张之洞举止安详,攸关福泽

前边三位,大家耳熟能详,这一位清末洋务派代表人物,军机大臣,官至体仁阁大学士的张之洞,却被提起的稍微少一点。但这位晚清四大名臣之一,也对福报有自己的理解。

张之洞担任湖广总督的时候,当地的文人雅士经常拿着自己的诗文去请他指正。但张之洞公务繁忙,不可能送来就看,有时候送诗文的人来听取意见了了,张之洞还没有看。每到这时候,张之洞绝不以公务繁忙推诿,而是当着客人的面取出诗文,就于座间从容展诵,读到精妙处,必一一奖许。即使文章很长,也绝不敷衍。另外,文章评点完,仍然把诗文交给侍者,并嘱咐他小心存放在某处,不许马虎。

因此,周颐说,“如文襄者,所谓详也”。一个”字就是张之洞位极人臣,还能长寿而终的精髓所在。

读者诸君,您认为晚清四大名臣对福气的诠释,哪一个更符合你的心理?欢迎探讨。

【掌门原创,抄袭必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