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道兄,大家好!今天我們來看一下,道德經裏面的經典名句!爲什麼要講這個呢,不是八十一章都講完了嗎?因爲意猶未盡,因爲念念不舍!接下來我將抽幾篇,把道德經裏面的經典名句,單另提溜出來,和諸位一起分享分享。可以毫不誇張的說,接下來幾講,都是道德經裏面的乾貨!精華中的精華!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要讓我們反覆理解,增強記憶,陶冶情操,爲什麼說陶冶情操!因爲道德經裏面的章句,是有很高的藝術造詣的。是讓人看了念念不忘,回味無窮的

道法自然

好了,閒言少敘,我們接下來看這幾句!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爲而不爭。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天道無親,常與善人。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爲,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看到了沒有每一句都似曾相識吧!讀起來也是朗朗上口,而且還很有營養,是不是,這幾句是在下從八十一章,到七十四章之中,每一章抽出一句,然後集合在一起來講!而這其中的每一句,都是每一章的經典名句。

大象無形

強調一點,我這樣集中地講,各句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繫,也不一定有整體的邏輯。因爲我們是倒着講,而且只講精華,這樣大家讀起來,難免會認爲斷章取義!所以我們放在最後來講。想要看完整的章節,各位可以看我以前的文章。好了,接下來就簡單的說一下,這幾句的含義,先來看第一句,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爲而不爭。這是最後一章裏面的最後一句,意思是天地萬物的規律,就是有利而不傷害的!這個也是發展的必然規律,否則就不會有今天的我們!天之道,即是自然之道,自然之道即是萬物之道,何謂道,道者一切事物發展變化的總稱。聖人之道,去維護,維持,保護,但是不去爭,理解了吧,不是無爲,是爲而不爭!這個我已經多次講過了,老子講的也是滴水不漏,後世文人,半個字都改不了。

自然之道

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這是八十章裏面的一句,這一句我認爲是整部道德經的理想國,是老子心目中的烏托邦。他的意思是回到過去的那種比較原始的生活狀態,讓人們無憂無慮,與世無爭,自由自在的過着,自己想要的生活!鄰國之間的雞狗豬牛的叫聲,彼此都能聽見,但是互不侵犯,老死不相往來。這又是無爲的體現!是讓君主,不要過多的去幹預人民的生活。

靜怡

天道無親,常與善人,這句話的目的還是讓我們多行善,還是老子的大慈悲之心!因爲天道無情,沒有遠近親疏,那爲什麼要照顧善良的人呢!大家去想一想!老子卻說,常與善人。這裏面的意思大家去體會,我想說的是做個善良的人,最起碼無心無愧!各位人活一輩子,能真正的排着胸脯說,問心無愧這四個字的人不多!

萬物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這句話一語道破天機,各位這個道理很好理解,可是老子不說,我估計後世幾千年來,能說出這樣話來的人,不足一二!可以說老子是放眼看宇宙自然的第一人!他說自然世界裏面,會把多餘的去掉,不足的補上來。但是人類的遊戲規則恰恰相反!是把本來就不足的奉獻給那些有餘的!這就是弱肉強食嘛!只不過我們在前面加上了文明二字而已!其實放大了來看,人也是自然的一小部分!只不過老子是站在人類自己的立場上來講!站在主觀立場上來看,也正是如此嘛!其中心思想還是憂國憂民。

大德無形

再來看最後兩句,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爲,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人活着柔若,死了堅強,但是現實中,大多數人沒有認識到啊,這句話是通過講生死之間的道理,來啓發我們,什麼是真正的堅強,那什麼是真正的堅強呢?答案就在本章裏面,大家可以想一想。最後一句就是典型的治國思想了,他說人民之所以難以治理,那就是因爲做領導的太有爲了,太愛去管,各種苛捐雜稅,這種徭役,各種嚴刑峻法,使人民苦不堪言。

老死不相往來

最後人民就輕死,不怕死,因爲活不下去了呀!既然不怕死,那用死亡來威脅,又有什麼用?這是老子的警鐘啊。他老人家看到了這一切的弊端,所以他老人家,在後面才提出了,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爲而不爭。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天道無親,常與善人!以天道矯正人道,最後達到人和自然和諧統一的發展。這也是中國哲學的終極理想!千百年來,總結下來也就四個字,天人合一。

相關文章